1-书籍片段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级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己没有兴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点
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小。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2-我的理解
我们能否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取决于自己选择改变影响圈还是关注圈。
影响圈是指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变和控制的事情。例如:针对健康的话题,吃什么、如何锻炼、如何休息…………
关注圈的定义恰恰相反,是指那些超出自己控制范围、不能改变的一些事。例如:针对健康,得不得癌症、大气环境污染、行业压力……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三步,即可让我们把力气花在正确的事情上:
1、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
2、减少注意力在关注圈
3、增加注意力在影响圈
图片发自网络3-反思经历
上周五,我的内勤向我抱怨:领导我们公司要搬家了,听说搬去东三环的星云大厦。如果真的搬去那里,我以后上班的时间单程增加20分钟,一天会有3个半小时在路上!
来看这个事件运用如上的三步如何解决?
首先来看,这件事很明显是一个影响圈的问题,因为公司不会因为某一个员工离家远近,就改变搬家的决定;
其次,既然这个事件我们无法改变,那就不用再去刻意关注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把视线拉回到我们能做的事情。你可以努力学习拥有技能,选择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也可以努力爬上更高职位,让自己对是否搬家拥有话语权。
4-今后运用
2018年我的梦想是想成为一名培训师
1、我的影响圈or关注圈
影响圈
① 我到外部去主动找一些机会做分享,锻炼培训能力;② 我在内部进行分享,积累经验;③ 找到一名培训老师指点;④ 买一些书籍回来阅读。
关注圈:
① 老板不同意;② 同事有异样的眼光;③ 学员说讲得不好。
2、减少关注圈
将注意力从三件事情上减少:上级、同事、学员。
3、增加关注圈
将注意力放在3件事情上:内外部分享、与老师沟通、阅读
5-刻意练习
正在读此篇文章的你请依据上文步骤效仿或自己书写出如下两部分内容:
1、“3-反思经历”
越具体越好。要有具体的时间、人物、事件,等信息。
2、“4-今后运用”
此计划需要符合smart原则,可实施、可达成、可衡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