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老师前两天在【澳门大学荣誉博士讲座】上亲自下场“辟谣”:我以前都是胡说八道的。
玩笑归玩笑,说回正题,今天让你看看余华到底是怎么“胡说八道”的[狗头保命]
去年底的一档综艺让很多人看到了作品背后的创造者,一群读书人搞了一个真人秀—《我在岛屿读书》。
当然,今天的主角不是综艺,而是综艺里的段子手—余华。
一个顶着多个头衔的作者,真正做到了书和人各火各的,B站上估计最不缺的就是余华老师的段子。
这不,前一段时间在上海华东师大座谈上又贡献了许多素材。
主持人:“你现在销量比鲁迅还好,你觉得你比鲁迅牛了吗?”
余华:“那开玩笑,鲁迅是海归派,我TM赤脚医生,谁能跟鲁迅比啊,鲁迅太牛x了!”
甚至还在【澳门大学荣誉博士讲座】上紧跟社会热点讨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孔乙己不能脱下的长衫#。
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可爱的小老头~
壹
其实,我自己喜欢余华老师很久了,最早认识他是那本耳熟能详的《活着》。
后来又看了几部余华老师的书,果不其然,太悲!太惨!太现实!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看余华的书。
但近两年这位可爱的小老头以“段子手”的身份出现在大众眼前,频频登上热搜,B站关于他的谈话剪辑让我重新认识了和作品完全背道而驰的他。
一起来看看我们兼职“脱口秀”副业的余华作品展示,先来两个耳熟能详的段子考考你。(答案下滑至文章结尾。)
1.“我就知道,这个单位我来对了!”这句话是在什么背景下说的?
A.得知单位工资高,还能睡懒觉。
B.上班迟到两小时,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的。
C.在单位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提升自己能力。
2.关于“你为什么写作?”以下哪个是余华的回答?
A.想睡觉,不想上班,写小说稿费还能归自己。
B.发表小说可以买双皮鞋。
C.热爱文学,最终走上写作之路。
看到这,我手里这盏灯先爆了!
除了上述的名场面,再来看看在莫言《生死疲劳》发布会上,余华三连国粹评价莫言的作品。
“MD,写的这么牛X,我C”(这是能说的吗?)
还有余华老师回答为什么大家说他文字简洁,一针见血,他答:
“为什么评论家赞扬我的文字简洁,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少。”
甚至被问到中国作家和法国作家的区别:
“中国作家用中文写,法国作家用法语写。”
不得不说,中国文坛泥石流可不是盖的!
悄悄说一句,在B站观看余华老师相关的视频,建议搭配弹幕食用,因为你会发现弹幕的好玩程度只会让你觉得:不愧是余华的粉丝!
贰
除了好玩,余华老师在江湖上的传说那可太多了。
其中名场面提到:余华靠《活着》活着,这一本畅销书就足以养活老师了!
说回作品,余华的大部分写作灵感都是以生活环境及背景作为基础。
余华父亲的职业是医生,所以自小见惯了尸体和死人才能那么冷酷的描写出死亡,甚至还在节目采访中提到:
多年后,我在海涅的诗中读到‘死亡是凉爽的夜晚。’这就是我当时躺在太平间午睡的感受。
关于作品,余华和罗翔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自己写作过程中关于生活给他想法的成长‘一个作者笔下的所有人都是他自己。’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余华的文字里充斥着冷漠暴力,残忍至极,但无比精准。
有人曾统计,在写《活着》之前,余华写死过29个作品里的重要人物。
其实余华本人却不认为自己的小说是悲剧,比如《活着》,在韩语版自序中他也提到“活着在我们中文里充满力量。”
他是讲述一个人和命运的友情,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看《活着》大家感受到作品是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人对世界的乐观态度,这也就是余华为什么说《活着》并不是一种悲剧。
这里也节选了一段给大家分享:
前情是福贵将女儿凤霞送到一户人家,凤霞在一个晚上跑回家,第二天福贵打算将凤霞送回去的一段。
我伸手去摸她的脸,她也伸过手来摸我的脸。她的手在我脸上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回到那户人家去了,背起凤霞就往回走。凤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紧紧抱住了我,她知道我是带她回家了。
回到家里,家珍看到我们怔住了,我说:
“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
你看,简单的几句话,几个字的描述,就让你在苦难的生活里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感动而又温暖,在这样的时代里,残酷中依旧能够看到希望。
同样的,余华在作品《第七天》里背后讲述了很多社会现状,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这是他对生活和文字的敏锐度。
他说“关于作家写作寻找的真理是,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不是控诉或揭露,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第七天》结尾的主人公要去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原因。
叁
最后,来看看我们对于余华的“误解”。
关于余华,可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那样,段子背后的他也在偷偷“卷”着同龄人。
譬如他说年轻时不想拔牙,为了睡懒觉,别人都在玩的时候,他在坚持写作,你在笑他的目的好玩的时候,但不可忽略他为达目的所付出的努力。
刚开始投稿,常常被退稿,坐在房间听见门外的“啪嗒”声,就知道又被退稿了,投稿档次一降再降,换做现在,能有多人会选择坚持写,坚持改,坚持投呢?
‘当然,我觉得写作在很多情况下和“运气”、“感觉”有关’(不是我说的,余华老师说的[狗头])。
他说在写活着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文思如泉涌,就像水龙头找到后,一打开完,我就知道那是我想要的水。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句话就觉得莫名的很感动。
网上关于老师谈自己的事迹数不胜数,但他自己也亲自下场“辟谣”:作家的话80%不可信!
当然,这里不是说余华老师真的胡说八道,其实,关于余华老师的很多发言我觉得都值得去细细研究其内在含义。
余华老师是会讲故事的人,而希望我们也成为会听故事的人。
余华老师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作家,他用幽默的方式拉近了文化人与普通人的距离,让我觉得原来作家也不是神一般的存在,阅读是不分边界的。
最后,用一句我很喜欢的句子收尾,余华在《我在岛屿读书》里形容阅读的感受,真的是我的嘴替:
‘读书让我接纳各种各样我所没有经历过的经历,我所没有产生过的情感。’
PS:文章选择题答案分别是B、A,你答对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