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管理课
一个组织内部并不是越和谐越好该有冲突的地方必须要保持必要的冲突,这些是有益的冲突。那还有哪些是有害的冲突呢。
组织行为学当中把有害冲突分成了三类:
第一是任务冲突,就是任务本身设置不合理,导致的冲突。比如负责监督的综合管理部又同时负责学校物资采买,这就是任务设置不合理任务之间相互冲突,会变成自己监督自己。为了避免这样的冲突,可能造成的损失就可以把物资采买,这项工作的监督权交给财务。
再比如我们发现有一些学校除了让老师做好教学,每个人头上还都有很多强制性的刚性的招生指标。完不成要处罚,于是呢,很多老师不满这种做法,为什么会不满就是因为任务冲突。之所以这两个任务会产生冲突,首先是因为教学工作要想做好,任务就很繁重。再有刚性的完成其他影响并不太容易的工作人就会不由自主的焦虑。这原因是这两项工作对人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招生市场开拓这基本上都需要性格外向的人,而且还应该有相应的技能,但教师当中,很多并不擅长对外边打交道,有几乎都没有市场开拓方面的训练。但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任务需要由同一批人来完成那当然会产生冲突了。但是校长又很无奈不招生没生员,学校咋办呢?这就涉及到校长对学校发展理念的认识了到底是靠市场开发推动学校发展,还是靠内功也就是教育教学管理来推动学校发展。在市场推动是走不远的!靠内功推动就不要着急。靠内功推动的学校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内涵式招生也就是让家长介绍的办法来招生,这样的老师就会觉得很自然,不反感。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可以定指标,但完不成就没有处罚完成的一律有奖励。老师也可以经常去学校社区发宣传单,但是不要有刚性指标。这样的老师就不会反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宣传的任务开发市场的任务没有刚性就和自己的教学任务它不会产生冲突。
第二个是程序冲突就是授权与角色之间发生了冲突比如咱们上期说的摩根大通的例子当中。这就是一种授权与角色不对称。在咱们民办学校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我们对分校校长有学生人数的要求,利润考核。但是却没有给他们用人权或一定程度的奖惩权。这种情况下,如果分校校长没有完成指标,就可能和总校长产生冲突,因为我没有完成指标,是有原因的。这实际上是责权不匹配产生的冲突,也就是责任权利不匹配。还有的时候责权利不匹配产生的冲突。不论什么情况只要该匹配的地方没匹配就会产生不平衡,不平衡就是一种冲突。再比如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程序繁琐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的情况就很常见,这也是一种程序冲突。
第三类冲突是关系冲突,关系就是人际关系。不是任务的冲突,不是程序的冲突,而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冲突,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可能是因为任务或者是引起的,可是呢,一旦变成了关系冲突,就忘了任务或者程序问题而变成了意气之争,甚至相互攻击还可以表现为对相关方刻意隐瞒甚至刻意欺骗。组织内可以产生内耗的有害冲突就是这三类。但是,前两类冲突并不是恶性的,他们就像感冒可以让学校知道自己生病了帮助组织发现问题。只有第三类冲突也,就是关系冲突,这种冲突是恶性的是可以治学校于死地的而且比前两类冲突还不容易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