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求是最基础的需求之一。
真坏人,对他人安全需求的威胁,是直接的,明显的,也就可预防。譬如锁门就是预防贼的。
有句老话,“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认识危险、感知危险、预防危险就成了保障自身安全的三层甲胄。
“一生不戴乌纱帽,半路常遇白眼狼”假好人对他人的安全威胁则是潜在的,隐悔的,不可预知的,是难以防范的。当然遵从儒家的“忠恕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从道德上警戒自己先,别做“笑面虎”和“白眼狼”。至于如何不让自己成为“九色鹿”,这其实没有万全之策。
但有一条,不可轻忽。鬼谷子“三才说”中的第1才是:“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转意是说,你自己要是个好人的话,你就不会被来路不明的利益所诱惑。多少诈骗犯罪的受害者,起初都是因为贪图蝇头小利而陷入泥潭之中的。
贪财而取危,贪权而取竭。 —庄子在古代有所谓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伦理观,并且这个伦理观是凌驾于社会道德观之上的,也就是说,即使父亲犯了罪,作为儿子的你也不能去揭发。当然,现代社会中,这种伦理观已被法律所不容。但这个伦理观说明了一个规律,假好人,有时候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人,而最亲近的人一旦伤害了你,其伤害必然更大、更久远、更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