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梳理你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在每一次转变的节点处,影响你做出选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部分调整为人生重大选择)
第一次自主选择
带有一些妥协意味,是中考之后,选择高中就读的学校。当时自己的中考成绩还不错,因为初中老师说可以考虑去市里读高中,自己便也动了这样的念头。(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初中在乡镇中学就读。)
后来,得到父亲的回复是,“县城里读书挺好,离家近,也省钱”。再然后,是姑姑的回复,“市里高分多,上学压力大,你考的分数在市里也不算高”……
于是,自己选择高中,在两所学校之间,我选择了比较老牌的高中院校,包括最后文理分科,选择学理科,都是自己在做选择。我觉得这样自己离梦想“考一个好大学”更进一步。
第二次自主选择
高考结束,成绩不是很理想的我,想要复读。妈妈说,“你爸肯定不同意(再读一年),一年有一年的变化,谁能确定明年是啥情况,能走就走吧。”
填报志愿,我想去外地就读,我爸不是很同意,觉得本省就挺好,离家近,省钱。后来经过姑姑们的劝说,觉得考大学不容易,想去外地看看挺好。所以我爸松口了,允许我选择去外地。
可是呢,那时候填志愿乱填一通,最后去外地的志愿都落空了,只能填补录。我爸知道后说,“你想去外地,你看人家都不要你。”让我特别伤心。就觉得,再努力又怎么样呢?想去的地方终究去不了。我想,这也是我生命中一次又一次想要出去的叛逆来源吧。
后来在补录志愿中,选择了想对满意的学校和专业,一路读到毕业。在大三的时候,我想考研,目的还是想去外省。当时为了考研,报名快题设计的学习班,暑假去了西安一个月。我爸也同意了,并为我支付了学费、生活费和来回路费。想来,他从心底还是很爱我,跟支持我去学习、去闯荡的。
这个阶段的自己,无论是选最终的学校、专业、要不要考研、去外地学习,都是我自己在做主的。我的目的也很简单,去外地学习,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第三次自主选择
大四实习,进了一所园林设计院。实习的期间,我有想过实习结束后,也就是毕业后去外地找工作。当时说了这个想法,第一时间就被爸爸否了,去外地干啥?本省离家近就挺好的……
就这样,毕业后申请继续留在设计院,于是就转为试用期,然后转正,在设计院工作了两年。两年时间,我常常会因为搞不出方案感到很有压力,我不确定自己在这里能不能长久。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自我怀疑,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设计?
在15年年初,恰逢新一年设计院分派任务,领导谈话中透漏着,“这里不是铁饭碗,如果一个实习生可以和你做一样的工作,院里肯定更愿意六实习生。” 当然,那时的领导很看好我,很想鼓励我突破自己,能够从助理设计师转岗成为设计师。可是我骨子里还是有很深的自我怀疑,会想很多有的没的,觉得自己努力了做不到怎么办?
那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的的情绪陷入低谷。年初滑雪摔伤膝盖处的韧带,我和父亲因此闹了比较大的不快。另外在驾照考试中失利,也让我一时间觉得自己的努力灰飞烟灭,感到很沮丧。所以,当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时,失落、迷茫、自我怀疑,都让我只想逃离。
是的,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选择逃离,我辞职了。现在回看,我发现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大逃离。放掉一切,重头再来。因为对自己的不确信,也不确定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恰逢情绪到了爆发点,也顾不得有没有想好接下来要做什么了,只有一个声音就是我想离开。
第四次自主选择
第一次辞职之后,选择南下去舅舅家们散散心。当时的自己,也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去外面找工作试一试。所以在舅舅家们转了一圈之后,自己打算先去成都、云南逛逛,算是弥补毕业旅行吧。那时的自己,心里想着旅行完去西安找工作,毕竟西安离家近,相对发展也不错。
从五舅妈家里离开,坐上高铁前往成都。一到成都,我就被那里的风景吸引了。3月底的成都,气温温润,树木绿油油的,还有漂亮的春花,马路总是像被水冲刷过一样,干净的没有一点尘土,我真的太爱这样的环境了。接下来的几天,在成都的街巷中,周边风景区里逛了逛。这个城市的风景,这个城市的美食,都是我爱的,我决定留在成都了。
就这样,在旅行结束后,我就返回成都开始找工作,然而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园林设计类工作,因为地区差异,又因为毕业后的两年工作经验并无设计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我对自己也没有信心,投出的简历都了无音讯。自己想着做策划类或者平面设计类工作,也都没有回复。
这是第一次真正的投简历、找工作,在持续碰壁的状况下,打破了我内心原本的傲气。之前总觉得自己大学本科毕业就应该是找什么样的工作。这样的挫折,让我开始思考,自己能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这才是重点。
之后我找到了一家培训机构,做设计类软件的教学。那时已是五月初,自己以助教身份加入,暂无招生环节,所以工资很低。我总是安慰自己,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所以一直等到暑假,得到负责人的谈话,被告知之后也会存在工资很低的可能性时,我陷入思考,这样的路真的可以吗?挣到钱无法支撑自己的日常生活怎么办?我该如何自处?
一系列的问题,最终还是让我放弃了这样的工作,转身回到了银川。那时还有一部分的因素是成都炎热的夏季,我很难适应。回到银川后,和之前设计院的同事一起做设计类软件的教学。现在想来,那是我在工作+赚钱的阶段里,最轻松愉快的时光了。每天只是在固定的时间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留给自己支配,可以跑步、看书、学习,真的很美好。
现在回看这段经历,会觉得自己很任性的活过了人生中的25岁,在诸多未知中,自己去尝试、去做选择。也让自己从哪个时候开始,开启了比较波折的职业生涯。而25岁,恰恰也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开启。因为工作的变动,我对人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开始想办法去寻找生命的答案,开始认识到在我所接触的范围之外,有很多很广阔的可能性存在着。
后面的人生职业转换,我一直都是自己选择。
透过这样的梳理,你有什么新发现?
人生的自主性很大的部分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便有着父母的顾虑与阻挠,但是现在看来,只是当初的自己不够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已。这一路的自主选择,哪一样不是父母默默支持的呢?
当然,人生没有重来。现在的自己已然是这个阶段里,最好的自己。敬你,亲爱的自己。
2.回到过去的时光,可以是某一个/几个具体的场景、年龄段,你想对自己说什么?请一一写下来,不要放掉任何一个你想表达的自己。
回到中考结束时的自己,我想对自己说,没关系哒,在县城里真的也蛮好的,在这里你会有一帮很容易亲近的同学,因为大家的背景的相似,你们会相处的很愉快。所以放开心怀,去享受属于你的最美好的高中时代吧。
回到高中时期的自己,我想对自己说,亲爱的宝贝,你可以的,你一定可以突破难关,考上大学。当下的每个努力,都有用,你做会的每一道题,都有用。加油,向着目标不断地努力。
回到大学时的自己,我想对自己说,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光,去做那些你喜欢的想做的事情,不要为过去的不完美耿耿于怀。去读书吧,读那些你感兴趣的,让你开阔眼界的书,去好好的学习吧,考上你理想中的学校,读研究生,继续学习,这一切都是很美好的。
回到刚毕业时的自己,我想对自己说,安心做好当下事,就很珍贵。路都是在自己的脚下的,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去努力争取。总有一天,这些努力过的岁月,你会很感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