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说来也奇怪,今年我们回家却是格外的晴朗。
一大早我便起床了,不一会儿,作明哥打来电话,我便赶紧叫上作文哥,接通作福哥的电话后,然后一起顺利的赶到了起点站。天还有点蒙蒙亮,我们便兴冲冲地赶路了,由于时间关系,跟那边事先约好,所以大伙都比较关注这件事。
这时候,按原计划进行到小学叉路口,跟家门汇合。我们的车凑在一起就像是一个支队伍。大伙情绪高涨,派得都是一些年轻干将,言语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然后我们开始行动了,一路上充满着欢声笑语,来到观文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建筑物,雄伟壮观,像是一座教堂。远远地望去,它像是见证了一段辉煌。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29780/10b6050bd35a7417.jpg)
不一会儿,他们派来一个穿家族衣服的人出来迎接,只见他立马带领大家,一路狂奔,直达目的地。就在不远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舞龙耍狮,场面壮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29780/077f843539af501d.jpg)
步入会场后,大伙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台上的一位大叔格外的引人注目,他用地方方言,朗诵着欢迎词:“道县的宗亲们,你们好!你们辛苦了,欢迎你们回家来看看,坐坐……”,深情并茂。不一会儿便感染到我。
我和作文,一边四周观看,一边不停地诉说:“据说老人70多岁了,以前是个县长,他看样子精神饱满,始终面带微笑,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不停歇,着实让人敬佩。”
四周人潮涌动,只见几个代表本地宗亲,一边微笑地致意,一边忙着给对方握手,问候,似乎这象征着大团圆。此刻间,大伙少了一些猜忌和怀疑,看到更多得是真诚和友善。让人倍感欣慰。片刻后,我们拿到胸牌和衣服,一个可爱漂亮的小姑娘举着招牌,上面写着:道县宗亲,四个大字,是她把我们领到了观文山的总祠堂前,祭祀先祖,告慰英灵。
浩浩荡荡地队伍,陆陆续续地来到这里。首先进去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然后才是按前后顺序进场,行过礼之后,又返回到活动现场,聆听那位“县长”的开幕致辞和对本次活动的介绍以及有关情况。还以文本的形式发到我们的手里,我仔细地看过,带有地方方言的色彩,也让人容易理解。我感觉到耳目一新。
然后是派各个地方的宗亲上台发言,尤其是我们道县,一位小伙子自告奋勇地走上台来,用普通话朗诵完,得到了这位“县长”的高度赞扬。也给我们地方争光。还有一位卢氏赞助商也被领上了台,从他的话语中,我看到了做为一个商人为家族做贡献的热情和兴趣。从他充满微笑的脸上,淡定从容地演说,想到了担当,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学习的榜样。
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里,今天格外的热闹,喧嚣。记得刚启程时,大雾弥漫,回来时候,还大雨倾盆,现在却晴空万里,这不正应了那句话:拨开雨雾见晴天。这可是一个好的兆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29780/6b5664094dd1016f.jpg)
这是有史以来我第一参加清明祭祖大典,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几十年过去了,但是它的意义是长远的,就像红军会师一样,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认祖归宗,寻根访亲,迎来了大团结,是我辈之大幸。
也是卢氏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人心所向,民意之举。更是在当代这个社会背景下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倡导。
活动结束后,我们有点依依不舍。这里群山环绕,春意盎然,一条大河向着远方流去,那是条往不到头的路,却很美好,这正如我们的期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