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我们为什么睡不着》可以说刷新了我对睡眠的认识。正如封面上那句话“让我们失眠的,也许正是担心自己睡不着的焦虑!”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fc7735adb02041db.jpeg)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失眠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对电子设备上瘾、被非自然的光源干扰之外,还有哪些因素是不可忽视、又很少被提及的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剖析的内容了。
睡眠与记忆
我们的短时记忆会被储存在海马中,而睡眠则可以令海马被清理和重置,于是这段短时记忆就会被移至大脑皮层,从而发展成长时记忆。
这就是为什么睡觉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记忆的原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了。
所以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当你面对那些不想看到的结果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去寻找原因。比如,很多人看了书记不住,但是我相信导致每个人“记不住”的原因却未必是相同的,也许其中就有一个原因是睡眠不足呢。
一段长时记忆也许会一直存在在你的大脑里,但由于我们每天都会把接收到的全新的信息储存到海马中,并通过睡眠来得到巩固,形成长时记忆。
因此,我们的长时记忆就会产生内部联系。长此以往,随着认知地更迭、新记忆地汇入,我们对同一段记忆的看法就会发生质的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15cdf48a4a4a205c.jpg)
有些人的创伤可能会得到治愈、心灵便会被修复、治愈;也有些人的消极情绪会不断被强化或是更加糟糕。而后者则很可能会在梦里一次次出现闪回现象,或是在潜意识里寻找着与之对抗的方法等。
如此一来,人们每天选择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就非常重要了。
作者认为“我们在生活中所关注的事情,还有希望发生或应该发生的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的,记忆会被这些不断变化的事物所重塑、翻新、修改和转移。”
而在持续睡眠的整个过程中,有些记忆会保留下来,有些记忆会被无情地清除掉,就如同优胜劣汰的法则一样残酷。
所以一方面选择汲取更多的养分、获取更多有益于重塑自我认识的信息,一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想必对于个人提升方面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梦境
人在处于睡眠阶段,大脑是会得到放松的。相比之下,人们的意识及潜意识在白天是无法得到充分释放的,而梦刚好弥补了这个缺失。
在梦里人们的潜意识会得到释放,梦里出现的情节及场景,其实是人们潜意识里希望发生、但却没能发生的事情,在梦里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这里所提到的圆满,指的是你潜意识里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种深度渴望,比如你特别希望痛痛快快地把对工作的压力都倾倒出来,或是你特别希望某一天给自己放个大假,再也不用为了照顾谁的特殊感受而委屈和隐忍自己等等。
这种在人们内心深处不愿、也不敢面对的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就会在梦中实现,圆了你潜意识里的梦。其实这样的运转模式对于个体而言,是使其内在的逻辑变得更加自洽的一种自我完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97f74cb4657358da.jpg)
而这种对自我内在逻辑的自洽过程,往往会把当事人吓到。有些人总是会在梦中和他人打架,醒来的时候也十分愤怒。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把“避免冲突”当作一个目标去完成,因为长期隐忍导致内心积攒了大量的负面情绪。
还有一些人在梦里会不停地把所有的工作安排地妥妥当当,然后就有了对他人颐指气使的资本。他们把职场上的权力和社会等级、地位等看得非常非常重要,而由于工作能力的不足,导致他们自认为在工作中不得不去忍气吞声。
从这一点上来看,保证睡眠,其实也会让人们内心得到一些自己意识不到的“疗愈”。只不过疗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治疗带来的效果,而是一种令自己潜意识得到释放的舒适状态。以保证自己原有的(不论对错,这一点不做评判)内在秩序能够得到正常运转。
其实已经有些笔者开始在创作中分析自己曾经做过的梦以及自己潜意识中究竟在寻觅些什么了,所以此观点,也并非空穴来风。
梦会与现实事物相结合,但呈现的却是丰富的难以表达的内心世界
一般来说,梦境会将人带回到潜意识或无意识的想法中,可是梦在很多时候都是很隐晦的,你可能会觉得很多时候梦都太不可思议了,跟现实完全没关系。但事实是,梦都是有渊源的。
人都有从噩梦中惊醒的经历。人在清醒的时候,很多潜意识或无意识层面的想法会被完全隐藏起来,但是在梦中,这些想法就会通过声音、画面组合成让人难以置信的情境,但当这个梦的可怕程度超乎人们的承受能力时,人们就会突然惊醒。
为什么很多人看过恐怖片后就无法入睡呢?实际上是他们选择了失眠,因为害怕入睡后会经历那种未知的恐惧,而为了不进入到恐惧的梦境中,而选择在焦虑中失眠。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33ecb2be391cb45a.jpg)
《我们为什么睡不着》这本书中引用了一个《梦的解析》中的例子,一位父亲常年照顾自己生病的孩子,后来孩子病逝后,父亲在停放孩子尸体的房间隔壁躺下了,为了方便看孩子,所以没关门。再后来,父亲睡着了,他梦到孩子站在他的旁边,抓着他的胳膊,责备道“你难道没看见我着火了吗?”父亲被惊醒后,正好看到看守尸体的老人睡着了,环绕在孩子周围的蜡烛掉落在裹尸布上,并且正在燃烧着。
一个因病去世的孩子,也许在去世前经历了许多病痛,也许父亲认为是照料的不够仔细,总之未必真的是孩子在责怪父亲,可能是在孩子病逝这件事上,父亲自己内心充满了强烈的自责和内疚,在梦里被孩子责难一下,反倒会使他舒服一点。但是父亲心中还是会有不可承受的压抑和痛苦。
按照这个梦来推断,其实当一个人心中有着无法释放(或无处可说)的复杂情绪时,人的确很容易做梦。虽然当时门是敞开的,也许这位父亲能够感受到一些火光,梦境和现实中的火灾结合在一起,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我们为什么睡不着》的作者分析道“沉浸在梦里那个儿子抓住自己手臂的可怕时刻,是否让他获得了一种表达自己的内疚和痛苦的方式呢?如果是这样,让他醒来的就并不是火光,而是因为这种痛苦过于剧烈,难以承受。相较于心理刺激,感官刺激是次要的。”
恐惧本身会使让人更难入睡
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成百上千的想法,他们最终都会有自己的落脚点,只是人们未必能意识得到,而那些潜意识和无意识的想法就会和现实中的事物、事件相结合,包装成一件件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碎片事件并出现在人们的梦中。也就是说,人们在内心不愿承认或是极力逃避的事情会在梦中被具象化。
前面我们说到,有些人会因为害怕面对那些在梦中出现的未知的恐惧感、焦虑感而选择拖延睡眠时间,或是直接选择不睡。当然这种行为也是下意识的。
然而实际上人们恐惧的不过都是自己从未想过要直面的内心而已。
有时,人们对入睡的渴望会成为失眠的原因,太想完成一件事的心情反而会破坏这件事的正常节奏和秩序。所以作者认为“如果想要睡着,就必须把注意力从思想和愿望中转移开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d59545c1be54b62e.jpg)
既然人们做梦是因为有很多想法没能得到释放、许多紧张、焦虑和恐惧的事情未能得到解决,所以人们会在入睡后在睡梦中将潜意识和无意识的状态从禁锢中“解救”出来。
那么如果我们每天抽出时间专门用来冥想,也就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释放自己的想法呢?也就是说让原本这些无处可去的想法,每天都能找到那个落脚点,而不是统统在无意识地情况下去跟着你一起入睡。
越是恐惧的东西,越是自己主动面对,就不必担心自己会在睡梦中再次遇见未知的恐惧了,不是吗?
此外,还可以在睡前听一些让人放松的轻音乐、选择助眠的无火香薰、把令人清醒的电子设备拿到卧室以外的房间。这样一系列的行为,大概率是可以促进人们快速入睡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caf2dd5c1246fb52.jpg)
最后,还要重申一下,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及建立长时记忆,但是主动熬夜、恐惧噩梦(或是恐惧自己某些想法)会使入睡变得很困难。
但是始终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短时记忆其实是可以通过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信息和事物不断被重塑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日常获取的信息都与知识相关,你只关注如何提升专业技能或是认知,那么入睡后你也很难梦到和学习无关的内容。所以恐惧的来源基本都与人们日常的注意力相关。
当然,我知道如果你平时就会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也没关系,给自己留出一段冥想的时间来安放这些怪异的念头。
睡眠究竟有多重要,不必多言,所以谁能够充分把握并利用好这段睡眠时间,谁就会在第二天拥有更清醒的大脑和更加舒适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