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眼过度,左眼不适,感觉很不舒服,所以最近几天下班后空余时间,除了完成作文,不打算再开电脑或频繁刷手机了。但是,一个人,闲着也不能那么早睡觉,去参加社交吧,也很费心力体力,那么,干什么好呢?最后想来想去,还是“玩手机”为好,不过不是用“看的”,而是用“听的”。
我一直都有听英语广播的兴趣和爱好,从初中接触英语开始就听BBC,那时是用大型台式收音机。最近几年,毕业多年后则用手机听播客较多,尤其是用苹果手机后更喜欢听。听播客中英语节目,最多的是美国商业访谈节目Recode decode,每集时长一小时左右,还有《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 ),每集时长一般半小时以内。节目多是邀请商学院教授或大型公司高管作为访谈嘉宾,对当下热点商业现象、管理问题、人力资源等问题进行讨论或分享管理经验。除去访谈节目,偶尔还会听以NYPR(New York public Radio)或LBR UK,其他如NPR平台节目听得少一些。其他非访谈和新闻节目也偶有涉猎,不在此尽举。
听访谈节目,有时一遍听不懂听三四遍,直到半懂,这种不断求索最后终于有所进步的感觉很好。但我的探索可能仅限于此了。粗略估计,不算新闻广播,我听了应该至少三百集以上节目,两年内,所花费的时间应该也超过500小时了,但自我感觉进步非常小,偶尔中断一段时间,再去听没觉得退步就算不错了。总体来说,就是感觉一直都有学,但学得如何,效果怎样,自己也不甚了然,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我在考研英语二中得分71,研究生英语期末课成绩87,我依然觉得水平很次,尤其是听说方面)
或许惯性使然,我一直并没有在学习方法和流程上,能够更加严谨和规范,所以学了这么久,时间投入产出比这么低,却一直没有反思改进,或是想办法改变,不能不说是懒惰和无紧迫感所致。
之前的播客节目,偶尔会有文本对照,但需要链接到英文网址才能查看,有些会看不到,以前没有心思去看是其一,更多是不敢去看,因为太费时了。现在看哈佛商业评论播客上每一集都标示了访谈节目网址出处,包括背景介绍和对话文本。如果我有耐心一点呢,完全是可以对照着文本进行笔记标注和全文梳理一下,这样对深入理解和吸收,对听力的进步会有进步得多。我最担心的还是时间问题,一段半个小时的节目,文字估计有几万字了,如果多几处听不出来,卡住了,这样一点点去核对,将会非常费时。想到这里,我的耐心似乎又不够用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估计,是因为我确实尝试过精听的方式去操作。19年考研前用流利说懂你英语练习听说和写,对懂你英语课程的3-8level(最高也就是第8级)听力文本进行了全文听写。3-6级相对简单,但到了7-8级课文,全部是Ted原版视频,无字幕,一般20分钟左右的视频听力内容,被切割成每段4-6分钟左右不等的段落,我听写核对完一小个段落,都得一个小时左右。此外,我在20年,听写了雅思真题第12-14册的大概10套真题,每套真题半个小时的听力,完全听写出文本再核对更正错漏处,也得近四个小时。雅思的材料比哈佛播客访谈节目可能还略简单一些。这些精听和听写的方法,确实让我感觉学习过程做到尽量无死角,学起来时内心也觉得更踏实。但精听对于注意力却有更高的要求,往往听完一个小时后,精神上会相对疲倦,而泛听,对我而言,一口气听两三小时都还算承受范围内,就算是反复听同一个半小时的材料,也不会很乏味。
所以,上面说精听的困难处说了这多,似乎是给自己的不认真找更充足的借口和理由?或许从我的潜意识上而言,我确有倾向为自己辩护的天然的自我保护心理。但是,跳出自我,超越本我,有没有更好的时间安排方式和学习方法呢?我想还是会有。播客节目可以下载,但一般不具备自动切割成小段的便利,没有这种软件自动设置好的断句暂停、反复播放功能,要实现精听或听写的却会很繁琐。但采取折中方式,听过一两遍,然后对照文本,搞懂没听懂的文意,扫除生字的障碍,再看过文本后,试着再重听一两遍,直到百分之八九十可以听懂,则效果会好很多。
在英语学习上,很多人强调量变到质变。这个道理不错,也很有表面上的说服力。但并不是无效的量变都会引起质变,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没有持续点滴进步的量变,实则很难质变,或达不到质变。拿语音来说,语音语调方面,非母语人士,就算再刻苦练习,也基本上很难达到纯母语人士口音,这里有量变的因素,也有天然的局限性因素,科学的矫正方法和反复练习是提升的不二法门。单纯语音的进步尚且如此,语言学习其他方面的进步更需要掌握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累积,才会达到实质性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