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去学校交了开题报告的申请表,在十一点半下课时,去教四207找同学交接了一些材料。教室刚下完课,有同学告诉我说,商务谈判这门课,这位女老师讲的很不错,下午还是这个老师的课,也是从头开始上,两个班的课一样。想着本来想蹭一下这门课,上午因故未能听成,于是把包放在了教室,中午吃完饭,又和同学交谈了一会,一点35分钟,晚到了几分钟进教室。下午到场的同学有21人,被分成四组,我被身边小伙伴拉到了一组。Z教师说,自己教了三十多年的课,把国贸相关专业几乎都教遍了,有关《商务谈判与文化》这门课,PPT上展示了几本参考教材,其中包括自己写的几本教材。对《商务谈判与文化》这门课,课程结课评分标准是:平时上课小组讨论40%,课程论文占20%,期末口试占40%。其中,课程论文作业要求是:选择三十六计中的至少三计,看如何在生活或工作中应用。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写作符合学术规范。上完了半天的课程,对这堂课的上课形式和组织方式,对Z老师的教学特点,感觉有些新颖启发之处,在此简要记录。
第一,关键词的妙用。比如,如何用几个关键词形容一所大学的文化,要求用五个词语概括,从微观到宏观都涵盖。在给出五个关键词后,再尝试着用这五个词语造句,要求是不超过20个字。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是一种简易的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其实在对一个事物或抽象概念下定义时最为常见。这种创作方式和练习,的却能够相对有效地练习对一些事情更有逻辑、更有理论层次。
第二,注重记忆力。虽然讲的是商务谈判,但第一堂课有很大一部分是讲的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老师从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这个节气提起,并且用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内容展开。老师问,有谁对二十四节气能记住的,见没人回答,就说这些传统文化气节还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以天坛中祈年殿的立柱的数目举例,如一层有四根立柱,代表四季,二层有十二根立柱,代表十二个月份,三层有二十四根立柱,代表二十四节气等。又问大家,这四有好老师标准是哪四有。最后提到是总书记2014年来北师大和教师座谈时,提到了四有老师的标准,一是,要有理想信念,二是要有道德情操,三十要有扎实学识,四是要有仁爱之心。后面又问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哪二十四个字,好像没有同学能完整背下来。在同学回答问题时,大家处于习惯,都没有自报姓名,老师意思是,还是应当说一下姓名,这样点评回答时,才能叫上名字。(我的理解时,还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老师强调了好几遍,虽然是大家过来上课,但自己也是向同学学习,吸收到好多外面的信息,不过老师也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课程信息)此外,老师还说,刚开始当老师那会,一个班100多个人,上完课下来自己都能记住,现在这个年龄记忆力没那么好了,二十多个人,也就能记住四五个人。
第三,用情景演绎展示案例的解决方式。商学院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的内容很多,但是能够用一个案例情景(其实是一个小故事),现场带有知识分析性质地表演出来的课堂并不太多,所以偶尔有这样的方式,比较能激发同学兴致。案例中,使用的是在某个紧急情况下,说服与沟通的情景,也就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沟通谈判的能力,而沟通必须要注重自身的角色,同时要设想对方的关注点,以便能够在表达时说服对方(PPT上展示的建设性的沟通三大原则:信息组织原则、合理定位原则、尊重他人原则)。我发现情景演绎有个好处是,很容易展示出个人最真实的性格特点,带有即兴性质,这是PPT展示或书面作业较难展示的,有点类似戏剧教学的味道。但这种商务课情景展示不需要文艺的台词,更多需要商务谈判的知识原则下,有要点地发挥,其中需要有思考、整理、提炼和表现的能力,要完美呈现,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由于大家对这种情景演绎的案例答案的点,并没有那么熟悉,有少数的要点,经过老师提示才顺利完成。如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人四种不同的人物身份对象,怎样去谈判说服他们?归结到的要点是,英国人的绅士和妇幼优先原则,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保险意识,德国人的严谨和安全意识,法国人的浪漫与注重享受等,如何把这几种设想中的抽象品质,准确演绎出精髓的答案,也需要一点整合的能力。
第四,口头表达中时间的把控。老师在课堂设计上极为注重回答问题的时间规范,举例说,正常播音员一分钟大约可以讲150-180个字,老师自己讲的快的,可以到一分钟200字左右。在一个案例的三个问题中,老师要求口头回答。有同学说,大约需要一分半钟。我在回答开始点开秒表,三个问题答完,不到50秒钟,几百字的案例情景,短短几十秒能说清楚,还是有点出乎意料。(联想到现实生活情景,很多事情的判断,可能也就20字以内可以基本判断大方向和基本结论)。如果是按照书面的字数算,可能100个字以内也够了,说出来不到1分钟。但如果是口头表述,可能1分半钟不一定完全能回答到点上。这其中考验的一个人对概念的准确提炼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的人口头说出来的话,就可以直接当书面文章发表,而且有很多出彩的点。既有清晰的要点和逻辑顺序,还没有多余的费词,甚至偶尔用比较精妙的比喻,这种能力大概只有经常训练口头谈话的人才有,比如国家领导人,或是企事业单位领导人或教师等职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