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补记”:选择与生平叙事(亦名:如何获得预制的过去)
过去是可变的、易变的、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我们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往往反复进行新的解释。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有多少观点,他就有多少不同的人生经历。
每个人都要这应他身处其中的特有的社会。每个人都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成长。只有在分享这个具体的社会里那些认知的和规范的预设时,人才能够成为健全的人。
人的王活阅历是在若干具体的社会环境里流动的,所有的社会环境都附带着具体的意义体系。
在接下来的几章里,我们将要尝试描绘社会学在观察人类生存的视角方面的一些关键特征。
你决定先之择这一事件而不是那一事件的依据显然是你的参考框架。
这个观点是:等到相当成熟之后,人才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生平。自我意识的成熟可以说在人的认识中占有优先的地位。
正如伯格森所言,记忆本身是反复重申的解拜。我们记住过去的经历时,常常根据当前何为重要何为不重要的想法去重构自己的记忆。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选择性感知”。
人们通常认为,过去的经历是凝固僵化、不会变迁、不会变异的,当前却处在永恒变动的状态之中;这样的常识是极其错误的。正好相反,至少在我们的意识中,过去是可变的、易变的、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我们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往往反复进行新解释。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有多少观点,他就有多少不同的人生经历。
上一章业已指出,地理流动性和社会流动性的加强是重新构建世界的主要原因。
接受心理分析后你可能发现:入教、初次的性经验、曾经令你骄傲和羞愧的经历,以及你前前后后对这些经历的解释,只不过是神经质综合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已。
重年的结束大概意味着众神的黯然失色。
美国社会所经历的规模巨大的社会流动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问,许多美国人在漫长的岁月中似乎在不断重新解释自己的背景,不断重述自己的故事(玩对自己说,又对别人说),讲述自己过去曾经是什么人以及现在已变成什么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心灵的牺牲仪式中谋害了自己的父母。
当事人都在玩弄同样永恒的消遣,都在重写历史,修正自己的命运。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重新解释自己的过程都是不完全的,敢多只能够达到似醒非醒半意识状态。你修正的过去仅仅是不得不修正的东西,凡是能够与当前的自我形象契合的经历都会原封不动。
然而有些时候,对过去的重新解释是刻意为之的、完全知觉的、思想明确的整体活动的一部分。这种情形发生在人改信新的宗教或世界观时;由于新的宗教或世界观是一个普遍的意义体系,人的生命历程可以安置在这样的意义体系里,因此人重新解释生命历程的举动就成为皈依的一个方面。
在改变信仰的过程,过去经历了戏剧性的转换。
每一种世界观都是一种密谋。
社会学家对心理分析持怀疑的立场。他们认为,心理分析表面上是发现旧情况,实际上是“发明”新东西。
在这一章里,我们只是尝试说明,对相对性和“选择”的体验不仅是一个普遍的历史现象,而且是每个人生活中真实的生存体验问题。
社会学意识的参考框架使人能够以这样的心态去感受自己的经历:人的生活阅历是在若干具体的社会环境里流动的,所有的社会环境都附带着具体的意义体系。这样的社会学意识当然不能够解决何为真理的问题,但它使我们不那么容易掉进人生旅途中遭遇的每一个传教团设置的陷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