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的七夕,有人送我一句话:今夕是何夕,七夕;少年不经年,流年。彼时对这句话除了对诗意表达有着喜欢,并未有太多感悟。待至流年飞逝,少年成中年,三观不断更新同时对待爱情也似乎更趋于现实利弊权衡,才暗暗想念当年喜欢过七夕的那个赤子之心少年。
《窄门》是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纪德的作品。讲述的热罗姆和表姐阿丽莎的爱情故事。他们自小相爱,并且得到了家人认可和祝福。彼此也把对方当成自己走向更好的动力。阿丽莎少年目睹母亲不忠,成年后眼见美丽的妹妹沉坠家庭琐事中,让她本能对世俗世界有芥蒂和厌恶。这直接影响了她和热罗姆的爱情结局。
她选择与热罗姆通过写信表达,以一种接近清教徒的方式传递爱情。他们一起读书,谈诗,诉衷肠。他们完成了最完美的精神内核的热恋。但一切都将落入凡俗,阿丽莎害怕完美精神契合后说彼此无法更美好而想象破裂。她笃信《圣经》里"引向永生,要走窄门,窄门只允许一个人通过",觉得自己是阻碍热罗姆走向通过窄门的人。
最后她做了与热罗姆决裂分手的决定,并且独自去往外地,结束自己一生。而热罗姆也师始终无法忘却她。
书很短,短短四个钟就看完了。以热罗姆回忆形式展开,虽是故事,却波澜不多,却很吸引读下去。除却文字诗句般美,和作者对整个故事的情感带动也很大关系。
我在写这篇读后感前翻阅了豆瓣和知乎很多专业的评论。大部分都是从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宗教意义评价。但我更想用爱情角度来看待。
因为如我开头说,少年不在,对爱情的看法也断然失去最初的憧憬。而看这本书,却需要在自己阅读着回到的自己最初对爱情的想法中,才能慢慢的进入阅读状态。
又或者说它会唤起我们心中最初的爱情模样。忐忑的表白,热恋的甜蜜,相见的紧张,连互相爱护,彼此成长,为爱走天涯的模式都一模一样。这让《窄门》这个压抑的爱情悲剧故事里,有了甜和暖。
《窄门》见世以来,就带给人很多启发。而我在读这个故事,因为瞅见了当下已经罕见的爱情观而欣喜。慢慢读下去,即便最后是热烈盈眶的悲剧结束,却还是被主人公所描绘的"爱是最好的路"而感动和体悟,颇有种独自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已经很久了就快放弃了,突然发现了同行者。
"我常常感到爱情是我身上最美好的东西,我的一切美德都由此而来。是爱情使我超过我自已。要是没有你,我会重新落到我那平庸天性的可怜的水平上。正由于抱着与你相见的希望,我才永远认为最崎岖的路是最好的路。
这样一段话,才是对爱的"我执"最淋漓尽致的写照,才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对爱情的憧憬,是我们最想要的爱情模样吧,更是我们最该对待爱情的方式吧。
那么,我觉得不管我们是少年还是中年,都该葆有对最初情感的悸动和敏感。即便暂时未曾拥有这样模样的爱,但我们总要朝着往前走,向前看,不让流年磨灭少年初心。
"在今后追求的不全是幸福,而是达到幸福的无限努力",就是这样,为了幸福而努力,相信爱是最好的路。
谨以此文祝大家七夕快乐,遇见爱,给予爱,享受爱,与爱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