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点点和乐乐是一位在读学生家长转介绍来试课的小朋友,都知道,客户愿意为您做转介绍显然是认可课程和服务的。
那天刚打开学校大门,两大家子人就左瞅瞅右看看地进来了。老师热情地迎上去,因为提前有预约,直接就能喊出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孩子怯生生地没有反馈,一对夫妻,一个爸爸也没有说话,没有表情,还是自顾自地到处看,那种神情满怀戒备。老师有些尴尬,我开口了:家长,来我们先到这边签到。同时我也不忘夸奖孩子:知道吗,你们比和老师约定的时间还早了20分钟,这个习惯特别棒!
孩子仍然一脸木然
签到后我提示家长:现在离约定的试课时间还有20分钟,孩子让他们和老师熟悉一下,我们可以先聊聊孩子的情况。
“不用,我们坐坐,等下让他们上来看吧”仍然是漫不经心地回应我。带的一堆东东西桌上一摆,歪斜着坐着自顾玩起了手机。
我也遇到过家长确实不太关心课程,因为他觉得自己听了也不懂,完全尊重孩子的决定。但是这几位,明显是一种“消费者应该是大爷”的凌势感。
课程开始了,我提示,家长可以进教室一起听下老师的课程,半个小时后老师会提醒出来我再介绍一下我们的课程。
“不用进去了,我们就在外面等”
我对家长的态度是一向不强求,尊重你作为“上帝”的主动权。
虽然短短的几个场景我几乎可以断定“蹭课”的成分比较大,但是老师上一堂课也辛苦,加上我考虑你家长大老远来一趟,起码应该有个了解。
接下来是介绍我们的课程,大概家长觉得躲不过,没有语言上的拒绝,但是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手机的意思。
我有些恼:家长,您是有重要的事要处理吗,那我给您五分钟,您看处理完我们再了解。
“被迫”放下手机,听了不到五分钟,直接站起来到教室门口看起来,我站到旁边,打算从课堂入手打开话题。
又是不耐烦地踱步走开。
接下来的时间我没有再顾及他们。
一个多小时后,孩子兴奋地出来了——爸爸妈妈,你们来看看我的作品吧。
介绍环节出来后,我简单直接地切入:家长觉得课程怎么样呢?
接下来是这样一段对话
“嗯,我觉得老师不怎么样,还没有我陪他玩玩的开心”家长撇了撇嘴,不屑地说道。
孩子在旁边“爸爸,我喜欢在这里玩,不想跟你玩”
我礼貌地笑了一下
“你能告诉我,这节课我的孩子到底学到什么了吗?很来之前有什么大的变化吗”
我还没来的及搭话
“什么都没有,就是玩嘛,对不对,还不如让他在家里玩。我的钱交给你们岂不是白交啦”
说这些话的同时,眼神一会儿向上翻,一会儿往旁边瞅。
我还有好多想说的,但是在这种不对等的理解基础上,我想是没有必要的。
我最后忍无可忍地盯着这位爸爸说:孩子也在这里,您能听我说一句吗,我已经不要求您尊重我和我们的老师,但是这是对您儿子言传身教最好的教育示范。
等他看我之后,我一字一句说道:
我们机构也有个招生原则——连基本的尊重都不懂的家长,对不起,我们不欢迎!
02
家长为孩子挑选课外课程,试课是必不可少的,试课的目的应该是了解课程体系,了解师资,了解机构理念。如果只是为了占个便宜,又不想被看穿,找一堆攻击性的理由,是极不明智的,你的小心思在见多了各色家长的销售人眼里,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暴露了。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您的言行,孩子也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我并非一定要把课程“卖”给您,您来是想您有个了解,就算对比,也有对比的基础,就算您打定了“蹭课”的主意,起码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愉快的体验之旅。
相比各种掩饰,我更欣赏这样“蹭课”的家长
“老师,这个课程超出我们的承受范围,但是孩子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老师辛苦了”
……
每个机构试课都会有一定的不报名比例预期,这部分听课不报名的家长里面,可以是真的对教学不满意(善意地提出,机构会感谢您的),可以是超出经济承受范围,可以是感觉上还需要再考虑等等多种原因。比成交更重要的是真诚和信任。如果觉得上课老师确实还不错,发自内心地说句感谢。
同时也给大多不知道如何看待试课的家长一个对课程的评价建议:现在的兴趣类课程提倡的都是素质教育,如果您想要立竿见影的功利性效果,那是走错地方了。科学地看待试课效果,有几个纬度:课程理念符合我的教育观念吗?课程体系完善吗?老师专业和素养如何?教学服务细节怎么样?孩子的课后反馈(关于孩子的反馈不能一概用孩子说喜欢or不喜欢来定论,明天分享这个主题)。这些都可以通过听课或者和咨询人员,老师,孩子的沟通获取信息。
PS: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但是也并非对立的概念。它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数年前第一次所在机构把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出来后,我有一种工作找到灵魂的感觉。我始终认为,教育的意义不该是利用各种技巧,手段,或者威逼利诱让孩子痛苦地获取高分,比赛奖项,而是快乐极具参与性,自然性的学习。如果孩子是为了攀比而学,为了得到父母奖励的玩具而学……学习对他一定会是一种煎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