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鸡栖子、皂角、大皂荚、长皂荚、悬刀、长皂角、大皂角、乌犀。
基源植物:豆科云实亚科皂荚属植物皂荚的果实或不育果实。前者称皂荚,后者称猪牙皂。
拉丁学名:Gleditsia sinensis
拉丁学名解释:
Gleditsia:皂荚属 sinensis:中国的。
皂荚植物特征:
皂荚落叶乔木,高达15米。棘刺粗壮,红褐色,常分枝。
皂荚 皂荚双数羽状复叶;小叶4~7对,小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3~8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钝,有时稍凸,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
皂荚 皂荚 皂荚花杂性,成腋生及顶生总状花序,花部均有细柔毛;花萼钟形,裂片4,卵状披针形;花瓣4,淡黄白色,卵形或长椭圆形;雄蕊8,4长4短;子房条形,扁平。
皂荚 皂荚 皂荚荚果直而扁平,有光泽,紫黑色,被白色粉霜,长12~30厘米,直径2~4厘米。
皂荚 皂荚种子多数,扁平,长椭圆形,长约10毫米,红褐色,有光泽。
皂荚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村边,路旁,向阳温暖的地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此外,东北地区及江苏、浙扛、湖北、广西、四川等地亦产。
药材性状:
皂荚干燥荚果呈长条形而扁,或稍弯曲,长15~25厘米,宽2~3.5厘米,厚0.8~1.4厘米。表面不平,红褐色或紫红色,被灰白色粉霜,擦去后有光泽。两端略尖,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断痕,背缝线突起成棱脊状。质坚硬,摇之有响声。
皂荚剖开后呈浅黄色,内含多数种子。种子扁椭圆形,外皮黄棕色而光滑,质坚。气味辛辣,嗅其粉末则打喷嚏。
皂荚以肥厚、饱满、质坚者为佳。
化学成分:荚果含三萜皂甙、鞣质。此外,还含蜡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
1.祛痰作用
含皂甙类的药物,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产生祛痰作用(恶心性祛痰药)。在猫身上,皂荚确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但较桔梗、前胡为差,持续时间较短
2.抗菌作用
在试管中,皂荚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中药药性: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辛,温,微毒。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或入丸剂,3~5分。
外用:煎汤洗、捣烂或烧存性研末敷。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
本植物的根皮(皂荚根皮)、叶(皂荚叶)、棘刺(皂角刺)、种子(皂荚子)以及由植株衰老或受伤害后所结的小型果实(猪牙皂)均供药用。
皂角刺皂角刺,味辛性温,无毒,主通关窍,消痈疽,搜风,杀虫,治风疠,腹内生疮,妇人妒乳,胎衣不下。功同皂荚而力更锋锐,能直达病所,通风涎咽喉阻塞、治痈疽未溃均妙,痈疽已溃者、气虚者与孕妇均禁用。"
皂角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农家少女,长得如花似玉,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不料,有一天,少女在野外打柴,被村外一恶少闯见,这恶少仗势欺人,方圆数村内坏事做绝。见少女这等美貌,顿起淫心,强行奸污。少女愧失贞操,自觉丢人,遂在一棵大皂树上自溢身亡。
其父母痛不欲生,泪水也哭干了,嗓子也叫哑了,他们盼望爱女志死回生。忽然,有位白发老翁飘然而至,说道:“老翁自有还魂之术,请用皂角末吹入少女鼻孔,方能起死回生!”其父泪眼抬望,顿觉老翁悄然融入皂角树,始知树神显灵,爱女有救矣!于是,他依照树神之言,摘下皂角,碾成粉末,轻轻吹入爱女鼻孔。俄而,姑娘鼻孔微动,接着猛然一声喷嚏,便渐渐苏醒过来。从此,人们便把皂角当作灵丹妙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