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年级教学总结百篇[98]

一年级教学总结百篇[98]

作者: 会宁248南有亮 | 来源:发表于2021-09-23 16:23 被阅读0次

        从生活中抽离数学素养

    “情境化”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去情境化”是指将知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来,超越生活情境,成为一个概括性的知识。无论是“情境化”或“去情境化”,它们都只是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各种数学能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既应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教学体现“情境化”,同时又应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超越”,实现“去情境化”,帮助学生理解隐藏于情境之后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尤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几乎都来自于有限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将所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为他们创造出一个熟悉的场景,将他们置身于有血有肉、生命鲜活的场景中,以调动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教学一年级“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加减法的运算法则,由于他们的形象思维不支持抽象数字的理解,故而不利于他们对算理的理解以及算法的掌握。而将“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故事,必定能使学生迅速理解所学知识。如,教学“2+6=8”时,教师可以编如下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平时吃饭每个人都需要一双筷子,即两根筷子。现在,如果教师只邀请你以及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吃饭,问一共需要几根筷子?这一情境学生几乎每天都会经历,甚至有一大部分学生都有帮忙摆过碗筷的经历。面对熟悉的情境,借助以前的生活经验,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教师一个人需要2根筷子,自己一家三口需要6根筷子,总共需要“2+6=8”根筷子。这个过程是数学教学“情境化”的过程,也是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的知识铺路搭桥的过程。可见,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使课堂教学体现“情境化”。

    无论是数学教学“情境化”,还是“去情境化”,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它们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一般在小学数学低年段教学中,往往通过“情境化”,让抽象的数学知识血肉丰满、鲜活起来。而在中高年段教学中通过“去情境化”,超越情境,显露出知识的本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年级教学总结百篇[9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jo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