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娼妓始于六朝,当时的达官贵人都拥有家妓。新桥至镇淮桥的秦淮河两岸在唐代已满是楼台舞榭,声色缠绵。明朝定都南京后,为安顿行旅,繁荣市场,朱元璋在南京设花月、春风、淡粉、梅妍、翠柳、青烟、讴歌、乐民等16楼,蓄妓迎客,其中尤数评事街的南市楼规模最大。政府设“教坊司”管理,乐户必须向教坊司登记纳捐,可受其保护。若私自开院,逼良为娼,则从严处罚。乐户聘乐师授以礼仪、弹唱、歌舞、文艺、书画等,秦淮名妓故而多才多艺。夫子庙的妓院与贡院科举密切相关。明都南京,乡试、院试集中于此,每逢科考,考生云集。有精明商人利用朝廷“大比”之年“关卡一律免验放行”的政策空子,投机牟取暴利,造就一批暴发户。夫子庙因此成为许多富户结马连骑、征歌选色之地,妓院应接不暇,附近商家酒家也应运而生,加上管理废弛,官商勾结,夫子庙秦淮两岸逐渐演变成妓院集中之地,南京也成为消费娱乐之都。
明廷北迁后,南京作为“留都”,仍保留皇宫、六部衙门等,人口最多时愈47万人,有一百多个行业。据《南都繁会图》,画中仅店铺招牌就有109种,丝市、花市、绸市、珠市等十余处,“画脂杭粉名香宫皂”显然是为女性而设,夫子庙地区繁荣“娼”盛。
据《板桥杂技》记载:十里秦淮“妓家分别门户,睁妍献媚,斗胜夸奇,凌晨则卯饮淫淫,兰汤滟滟,衣香一园;停午乃兰花茉莉,沉水甲煎,馨闻数里;入夜而擫笛搊筝,梨园搬演,声彻九霄”。
明清两代的秦淮妓女不少出自官仕之家。朱元璋对罪臣严刑峻法,男丁伏法流放,妻女婢妾则一律交官媒送教坊司发配为娼。清沿明制,只是放宽一条,准许“纳课自赎”,可以按照官媒评定身价,完足银两赎身。
每逢秋试之年,四方应试弟子集于夫子庙,书肆、茶馆、客栈幸运而生,酒楼妓院滋生蔓延,也是妓院生意的“旺季”。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即为富家子弟的“温柔乡”“销金窟”。到了清代,夫子庙娼妓有增无减,“妓家鳞次栉比而居”,“长桥选妓”成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妓女多住在石坝街、钓鱼巷、状元境和钞库街一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