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里,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在“夜晚/孤独/电子/后摇/另类”这样的歌单里流浪着,无从止息地品尝孤独带来的快感和痛苦,从他们的身体里流淌出蓝色的透明血液,用发亮的眼睛注视浓重的夜色,脚底泥泞满身伤痕,宁愿在黑暗里被蛆虫啃噬,也不愿回到阳光下被烈阳灼烧。
他们被烙上的标签是,孤独,格格不入。
几乎少有人能挺过孤独。孤独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一样在他们的脑海里如影随形,像癌症一样不可忽视,像死亡一样强大。甚至更强。
在他们告诉自己,我孑然一身,我很孤独的时候,孤独就已经与他们无法分割。甲壳虫,蛆虫,黑影子,风,小丑,是他们惯用的比喻。貌似是开辟了另一文艺风格的先锋,一种另类文艺的活标本。
看起来他们是特别的,是扎眼的,在人群中仿佛很好辨认。就是那个潦草而沧桑,不羁而离群的,那个孤独的人。这不是世界给他们贴上的标签,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角色设定,当一群角色设定看似差不多自我感觉却差很多的人聚到一起时,他们就有了共同的名字。他们隶属孤独。
这是文艺稀释的一代,所有人都在物质的惊涛骇浪中努力抬头试图看清真正的方向。这也是文艺超载的一代,哪怕试图看清,总有人挡在眼前,总有人已经上路,加之这个时代所赐予的特有的经历,打造了这样一群顾影自怜的失落者。
八零后被称作是垮掉的一代,九零后有人说是堕落的一代,再往后是否又是彷徨的一代,孤独的一代,虚假的一代之类“深入人心”的标签。为什么很少有人说是崛起的一代,一是因为帽子扣得太大,看起来很正直的往往不是那么回事。第二则是因为,平常平凡平庸的人太多了,绝大多数人被划进这样一个行列,他们渴望与众不同,渴望在一些灰色情绪中拥有自己所特有的,便于能将自己与其他人隔绝开来,毕竟人所共知的是,所有情感中最具争议最有力量的是这样的灰色情绪。
时代有一股巨大的洪流在推着所有人向前走,逼人进取,催人上进。更高阶层的生活金光闪耀富丽堂皇,但更多人拥有的是当下无法解决的苟且,积压的彷徨和无力为他们构建起的精神世界使它们呈现现在的样子,所以他们走向黑夜的背影都成了一个个孤独者的坚守。
但这不是结果,这仅仅是导向的结局。
对个人来讲,重要的是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经历过,看到过,感受过,最终留下来的只有感受。感受对一个人的体系构成很重要,几乎是全部。因为理论只有在被实践证实过巩固过之后,转化成感受,才能成为体系架构的一部分。所以,当一个人失去向前奋斗的欲望,孤独和空虚席卷了他,此时此刻,他的世界就是崩塌了。没有什么可笑,这对以个人而言是最恐怖的事。被打倒甚至连站起来的欲望都没有。
而对这个时代、国家、民族而言,个人感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甚至可以是拿来被嘲讽的笑柄,饭后的谈资。孤独的话,就努力让自己享受孤独,无论如何要从当下自认为一文不值的现状中走出来,努力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把天分发挥到极致,做你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做有价值的事。这是时代的要求。
这是时代的错吗,这是他们的错吗,这是“其它人”的错吗,也许都没错,也许都错了。站在物种发展的宏伟高度上,很难说现在激进时代的现实追求是对的,而且虚无主义也不会轻易肯定被追求事物的价值。站在单方面立场上,私心的驱使促使每一方寻找自身存在自认为更好的方式,任何一方都能在自己的立场中看到道理。
所以这不是一场关乎对错的战争,而是两个独立成型的整体无法融合的现状。一个对人心失望的人,他会觉得人情冷暖四个字世界上只存在前三个字,他就会带上面具向前行走,然后这样认为的千千万万个他都带上了面具,加入到冷漠这个行列中,然后陷入无休止的死循环,时代和集体就成了口诛笔伐者的刀下冤魂。
让孤独的人不再孤独,几乎是不可能的。难道要坐以待毙吗。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打点行装重新上路,要么继续在孤独和堕落中沉溺,无关对错,只是选择。
享受孤独的人或许从不觉得自己孤独,认为自己孤独的人通常有途径享受孤独。我们没资格恨时代,因为我们一手打造了这个时代。前路迷茫目的不清,但重要的是一步一步迈下去。这是我对和我一样痛恨丛林法则却不得不低头的同类的最后劝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