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歌h
当得知从未出现疫情的老家——吉林柳河同意浙江低风险地区人员进入的消息,我很兴奋。能出得了、进得去的机会,已等待很久了。
我决心已下,哪怕冒着被隔离的风险,只要进得了家门,见得到老爸,也在所不惜。
但尚未成行,却遇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和阻力。
而这压力和阻力恰恰来自我最亲的亲人。
妹妹属于问题导向的人格,她为我的计划摆出了各种可能遭遇的风险因素,核心意思是我不能一意孤行,自己见到老爸心安了,拍拍屁股走了,万一牵连平日和老爸住一起的干儿子儿媳,人家饭店还要不要开?老爸有点糊涂了,你前脚走,他后脚可能就忘了你回来过,还是会在视频时问你:"啥时回来?快回来吧,想你了!"所以还是再等等吧!
王兄也属于问题导向的人格。他也劝我,再等等看,为什么一定要这种时候回去?万一回去回不来怎么办?
这种可能是有的。按目前规定,从吉林老家回沈阳,进不了机场。
怎么回去更是个问题。无直飞,必经沈阳却不能进沈阳,从沈阳到老家,铁路停运,大客停运……据干弟媳说包车要两三千。
各种压力和阻力,搞得我心力交瘁,整夜失眠。回家之路好难好难。再这样下去,就是能回,我的身体也快吃不消了。我是不是太自我,真的是一意孤行,只为自己的心理满足?我很纠结、无助。
人生苦短,再等等、再等等,等到何时是头?看得见希望吗?年轻还等得起,我快六旬,老爸已逾八旬,谁也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难道我们要因为各种可能的风险,而放弃当下的努力,错失余生本已有限的相聚?
我做事的一贯风格和原则是,没事别找事,有事不怕事,只要未尘埃落定,有一线希望,就尽全力去实现,尽量不留或少留遗憾。
老弟倒是个务实的人:"我给你借台车,送到沈阳桃仙机场,你直接开回去。手机不要开机,不要去扫码。正常情况,不超四个小时,行程码无记录,你半小时上高速,一个来小时就从辽宁进入吉林了。万一显示了沈阳,说要居家隔离,你马上掉头开回来。"
这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定心丸。
我提前一天请假、订高铁和机票,准备简单的行装,在离线地图上模拟从辽宁到吉林的导航,去医院做单管核酸……一直忙到半夜躺下。第二天早上六点多,要坐第一班高铁赶到杭州乘机。为确保24小时核酸不过期,我晚上十点才做,四小时出,一早要先去取份纸质报告。网上有说要纸质的,有说只要电子版就行。非常时期没有出过远门,谁知道呢。
这一夜,窗外大雨倾盆。前程未卜……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