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字鲁直,江西九江人,自号山谷道人,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我国素来“苏黄”并称,黄庭坚在诗词书法上的成就是非常高的,不亚于苏轼。
不过要论出身,黄庭坚可是要显赫得多,黄家从唐朝开始就跻身上流社会了,到黄庭坚已经持续了十几代。
黄庭坚更是自幼过目不忘,7岁能作诗,标准的神童一枚。
不过这个神童的一生却没有那么顺利,不像他的才华那样,闪闪发光,耀人眼目。
黄庭坚十四岁时,因为父亲的突然病逝,家道中落,无奈便离家投靠了舅舅。
这位中国好舅舅名叫李常,学识非常渊博。在他的精心培养之下,黄庭坚的学问很快就出类拔萃,年纪轻轻已经声名远播。
23岁那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一年后出任汝州叶县县尉。
上任期间,他创作了不少诗文作品,其中有一首被广为传颂。
初至叶县
白鹤去寻王子晋,
真龙得慕沈诸梁。
千年往事如飞鸟,
一日倾愁对夕阳。
遗老能名唐郡邑,
断碑犹是晋文章。
浮云不作苞桑计,
只有荒山意绪长。
王安石无意中看到这首诗,非常赞赏黄庭坚的才情,便把他召回京城。
由于黄庭坚在京官考试中成绩突出,不久就做了国子监教授。
这时,黄庭坚开始与苏轼书信往来,成为苏轼的门生。
两人亦师亦友,相互交流学习。
此刻的黄庭坚才华横溢,年轻有为,似乎光明的前途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不幸的是,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很多人避之不及,黄庭坚却为苏轼四处奔走。
结果解救不成,自己与苏轼之间的信件却成为了罪证,黄庭坚也被贬出京城,成了江西台州太和县的知县。
经历了官场沉浮的黄庭坚,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佛教,意图在这块净土上找到心灵的归宿。
1084年,40岁的黄庭坚在游览江苏泗洲僧伽塔时,写下了《发愿文卷》。
《发愿文卷》中,黄庭坚表达了自己潜心修行的决心。这篇文卷现藏在台湾林柏寿兰千山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deae8c85be5465f1.jpg)
我们看这时的黄庭坚的书法还没有达到他的书法顶峰,字体平正朴拙。
在德州时,他还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寄黄几复》。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其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人。
后来,司马光上台,作为保守派的黄庭坚也被调回了京城,开始修订《资治通鉴》和《神宗实录》的工作。
此时,“苏门四学士”同时供职史官,工作之余,大家饮酒交流,十分畅快。
在修订的过程中,出于政治目的,黄庭坚修改了《神宗实录》大量的内容,将舆论倾向有利于保守派的方向。
第2年,黄庭坚应驸马王诜的邀请,与苏轼、秦观、米芾等16人举行了参加了一场聚会,李公麟以此为题材,画下了《西园雅集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7d1ffc7b05e45991.jpg)
这一盛况,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之后的不少人也以此为题绘制了自己的《西园雅集图》,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南宋马远、刘松年,明代仇英,清代石涛等。
再接着说黄庭坚。
随着改革派的重新上台,《神宗实录》被认定为“类多附会奸言,诋熙宁以来政事,乞重行窜黜。”
于是黄庭坚再一次被贬出京城,此后更是一贬再贬。
仕途的不顺,让他再一次把精力用在了学问上。
他开设私塾进行讲学,平日大量书写诗文,在书法上也大为长进。
一次,黄庭坚与朋友在湖北鄂州樊山游玩时,饮酒间忽遇大雨,只好留宿在山间的松风阁。
当夜听松风夜雨,感叹人生境遇,写下了著名的《松风阁诗帖》。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c5d3b6e84972b7b0.jpg)
在诗帖中可以看出,他的行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他的用笔一贯的力道十足,顿挫鲜明,通篇看起来平稳大气而气势恢宏。
这篇《松风阁诗帖》,被认为是黄庭坚的行书代表作,正如后人形容他的书法特点一样:“乱花飞舞不离其树”。
此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105年,颠沛一生的黄庭坚病逝于宜州,终年61岁。
据统计,黄庭坚一生创作了2000多首诗文,他的书法,还有他的书法理论,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