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字鲁直,江西九江人,自号山谷道人,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我国素来“苏黄”并称,黄庭坚在诗词书法上的成就是非常高的,不亚于苏轼。
不过要论出身,黄庭坚可是要显赫得多,黄家从唐朝开始就跻身上流社会了,到黄庭坚已经持续了十几代。
黄庭坚更是自幼过目不忘,7岁能作诗,标准的神童一枚。
不过这个神童的一生却没有那么顺利,不像他的才华那样,闪闪发光,耀人眼目。
黄庭坚十四岁时,因为父亲的突然病逝,家道中落,无奈便离家投靠了舅舅。
这位中国好舅舅名叫李常,学识非常渊博。在他的精心培养之下,黄庭坚的学问很快就出类拔萃,年纪轻轻已经声名远播。
23岁那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一年后出任汝州叶县县尉。
上任期间,他创作了不少诗文作品,其中有一首被广为传颂。
初至叶县
白鹤去寻王子晋,
真龙得慕沈诸梁。
千年往事如飞鸟,
一日倾愁对夕阳。
遗老能名唐郡邑,
断碑犹是晋文章。
浮云不作苞桑计,
只有荒山意绪长。
王安石无意中看到这首诗,非常赞赏黄庭坚的才情,便把他召回京城。
由于黄庭坚在京官考试中成绩突出,不久就做了国子监教授。
这时,黄庭坚开始与苏轼书信往来,成为苏轼的门生。
两人亦师亦友,相互交流学习。
此刻的黄庭坚才华横溢,年轻有为,似乎光明的前途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不幸的是,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很多人避之不及,黄庭坚却为苏轼四处奔走。
结果解救不成,自己与苏轼之间的信件却成为了罪证,黄庭坚也被贬出京城,成了江西台州太和县的知县。
经历了官场沉浮的黄庭坚,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佛教,意图在这块净土上找到心灵的归宿。
1084年,40岁的黄庭坚在游览江苏泗洲僧伽塔时,写下了《发愿文卷》。
《发愿文卷》中,黄庭坚表达了自己潜心修行的决心。这篇文卷现藏在台湾林柏寿兰千山馆。
发愿文卷·局部我们看这时的黄庭坚的书法还没有达到他的书法顶峰,字体平正朴拙。
在德州时,他还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寄黄几复》。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其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人。
后来,司马光上台,作为保守派的黄庭坚也被调回了京城,开始修订《资治通鉴》和《神宗实录》的工作。
此时,“苏门四学士”同时供职史官,工作之余,大家饮酒交流,十分畅快。
在修订的过程中,出于政治目的,黄庭坚修改了《神宗实录》大量的内容,将舆论倾向有利于保守派的方向。
第2年,黄庭坚应驸马王诜的邀请,与苏轼、秦观、米芾等16人举行了参加了一场聚会,李公麟以此为题材,画下了《西园雅集图》。
西园雅集图这一盛况,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之后的不少人也以此为题绘制了自己的《西园雅集图》,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南宋马远、刘松年,明代仇英,清代石涛等。
再接着说黄庭坚。
随着改革派的重新上台,《神宗实录》被认定为“类多附会奸言,诋熙宁以来政事,乞重行窜黜。”
于是黄庭坚再一次被贬出京城,此后更是一贬再贬。
仕途的不顺,让他再一次把精力用在了学问上。
他开设私塾进行讲学,平日大量书写诗文,在书法上也大为长进。
一次,黄庭坚与朋友在湖北鄂州樊山游玩时,饮酒间忽遇大雨,只好留宿在山间的松风阁。
当夜听松风夜雨,感叹人生境遇,写下了著名的《松风阁诗帖》。
松风阁诗帖在诗帖中可以看出,他的行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他的用笔一贯的力道十足,顿挫鲜明,通篇看起来平稳大气而气势恢宏。
这篇《松风阁诗帖》,被认为是黄庭坚的行书代表作,正如后人形容他的书法特点一样:“乱花飞舞不离其树”。
此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105年,颠沛一生的黄庭坚病逝于宜州,终年61岁。
据统计,黄庭坚一生创作了2000多首诗文,他的书法,还有他的书法理论,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