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省过去一个看法的不当
门口不远处的街道旁边,原来是盖着一排靠街面的门面房,生意很红火。后来城市环境的改变,那些门房全部被拆除,对空余的地方进行了绿化美化。
最先看到哪儿的绿化,我们和许多人一样,对那种栽植方法,曾经腹诽过。花坛不到两丈宽的地方里,隔一段留下一片片扇形的草坪之外,从花坛靠里面部分起,拥挤地栽了许多种植物,有低矮的能结红豆豆的楠天竹,有高大的杏树,更高的绿皮桐树,有腊梅,榆叶梅树,枇杷树,海棠树,还有叫不上名字的次第开小白花小黄花的什么树,还有月季花。当初新栽时,大家路过总有议论,说:“植物栽得这么拥挤,这简直就是支助花木公司做生意哩,它们怎样生长?能成活吗?”我们也有那种看法。
十多年过去了,这里的环境越来越美。花坛被打造成了优美的长长的街道花园。紧靠路的旁边,两行高大粗壮的梧桐树,枝叶交错,路面上的天空,被树枝画成一绺一绺各种形状的图案。人行道旁边的花坛里,树们,花们,草们,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地生长着,似乎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生长的空间。绿皮桐树个子最高,高大大地擎在其它树中间,树的枝丫和低矮的其它树之间留有很大的空隙,它没有遮住它们的阳光,反而如巨大的护卫。枇杷树开花结果,绿叶葱浓,低矮的花树们摇曳生姿,毫不拘谨地伸展着枝条。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茂密的小花园,自然为那些单位竖立起了绿色的隔离墙。造型别致的花坛边上,光溜溜的地板砖,被保洁人员擦得干干净净,那儿成了人们闲谈休憩的佳境。
那些原来认为拥挤的花木,生长并没有受到限制,而是互不伤害互不阻碍,相得益彰,生机勃勃。在水泥楼房林立的城市中,这条条街道公路,就像在花园里延伸。街道旁边的花坛,成了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有这些花木的种植,我们的城市像花园。
对当初植物密集栽种,看不到它们后来生长的美丽,依照自己的理解,乱发议论。实践证明,挤在一起的那些绿植们,都有了自己的生长空间,都在努力生长,共同营造了优美的环境。那时,真是缺少远见,认识狭隘。
不懂时,还是缄默为好,不要乱发议论。敬待事态发展后,再验证对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