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曾和人谈了为什么要留学,但正如千人千面,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过法,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人生。留学生也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经历。
我在美国旅游时遇上一对母女,女儿看着二十岁上下,一些生活日常都喜欢妈妈照顾。说实话,开始是蛮不喜欢这个孩子的,觉得她特别不懂事,就连穿个衣服也要妈妈帮忙,吃饭也要妈妈不停服务,和我们古人所说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俨然没有什么区别。
一开始有了这个有色眼镜,我就特别避免和这对母女坐到一起。不巧的是,那天吃饭我去得晚了些,只有她俩身边还有位置,无奈只好将就。
果不其然,菜上来,那个妈妈还是每次先夹了菜,送到孩子碗里,看到孩子脸上露出够了的神情,妈妈才开始给自己夹菜。
我在内心继续鄙视着这对母女,眼睛尽量不往她们那边瞧,但不时还是有些交流钻进我耳朵:
“妈,我要红烧鱼——”
“妈,我要青菜——”
“妈——”
也听到同桌的旅友关心地问她们:
“孩子多大了,在哪里上学呢?”
这下,话题打开了:
“她在美国上大学,今年刚大学毕业。”
——“噢,都大学毕业了?!那是要回国工作吗?”
——“不,她说自己是个没有国家的人,她打算就在这里找工作。”
——“噢,怎么会说没有国家的呢?”
——“她六岁就跟随他爸到新加坡,然后在那里上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了美国。我一直在中国,她一般就寒暑假回中国,但回国时,我弟弟妹妹的孩子也就是她表兄弟姐妹都在上学,她找不到玩伴,中文字也不太认识,基本不看中文电视、书报,常常一个人和外祖母在家,要不就是我休假带她到国内四处玩,她始终没有家的感觉;虽然拿着新加坡的护照,但她爸也已经不在新加破,那里也没有亲人,也不是她的家;至于美国,也是没有一个亲人,她也找不到家......每次别人问她来自哪里,是哪个国家人,她都不知如何回答......”
"妈——"女儿这一声,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显然,女儿不满妈妈给别人说那么多了。
坐在边上的我,这时也忍不住去看看那个女儿,她依然还是要妈妈给她夹菜,但这下我不反感了,反而觉得她这是找机会享受和妈妈相处的奢侈,弥补她内心多年的缺失......知道她浮萍样的身世,再看她对妈妈撒娇的样子,我内心忽地涌起一股酸楚,眼圈不觉红了——
“其实,你妈妈在哪,你的家就在哪,你的国就在哪呀!”我忍不住对孩子说。
孩子没有言语,既没点头,也没摇头,仍是两眼茫然。
也许,太久家的感觉的缺失,不是一两句话、一两次聚会就可以弥补的!她需要的可谓太多太多,多得要用几年甚至几十年去弥补。其实,她要的又实在太少太少,只是一个家,一个可以让她感受家的地方!
至今,我想到那个孩子还会令我揪心、令我心疼。
我不知道,那个孩子现在哪,也不知道她现在感觉如何,但真心希望,妈妈的陪伴,可以早日让她心回家、回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