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故事情节后,分析人物形象。
怎么让学生分析人物?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可文章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并且于勒贯穿文章始终,不少学生认为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
设计的学习活动是
要求:1.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情节(情景),可以用自然段序号表示,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该情节(情景)。
2.设计插图
(1)仿照81页插图设计,凸显画面主体部分人物,给人物配上语言,内心独白等。
(2)除了画面主体部位的中心人物,你还会在画面侧面画上谁或哪几个人物?也可以配上人物语言、内心独白等。
如果不用图画展示,也可以用语言表述自己要设计的插图。介绍“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人物,表情,语言,心理),主体部分的侧面是……”
本来是想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找到文章精彩的内容,特别是确认于勒身份后,菲利普的惊慌失措,克拉丽丝的暴怒。通过设计插图,结合课文中菲利普夫妇的描写,分析菲利普夫妇形象特点,让学生理解故事的高潮部分表现的人物就是故事的主要人物。并进一步理解怎么判断故事主要人物。
本来还挺满意自己的设计,讲课过程中,才发现问题多多。
经任老师提醒,才明白,自己从情节角度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把情节与人物混在一起,做法非常不恰当。
想起自己晚上备课,梳理思路时,就不是条理很清晰。总觉得不能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解决问题。
现在看,大概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吧?
设计情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自己设计的插图活动,是不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不能为何情境而设计情境。设计情境时,一定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
如果从理解人物形象角度设计,可以怎么设计呢?
修改1
如果还是用设计插图的活动,可以怎么改善?
可以从插叙的作用入手。上一个活动是“分别按课文顺序和时间(事情本身)顺序梳理故事。”
目的是既梳理课文故事,又学习什么是插叙及插叙的作用。
插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形象丰满,例如《故乡》插入少年闰土的故事,使闰土的形象更完整,并通过少年闰土小英雄形象到中年闰土木偶人形象触目惊心的变化,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当时那个社会对人的摧残,更有利于表达主题。
《我的叔叔于勒》插叙部分讲什么内容?于勒的这段经历是为了使故事中谁的形象更完整丰满?
随着于勒境遇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也发生着鲜明(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认为作者把谁的变化写得更生动形象?
显而易见菲利普夫妇的变化更生动形象,写得更细腻。
选择你认为最能代表菲利普夫妇形象的内容,设计插图。然后选择一幅有代表性的插图,进一步结合课文中菲利普夫妇的有关描写,评点插图。
这样,可以在课文中走两个来回。
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是否合理?
修改2
不再用插图设计。
创设情境
设计经典小说人物画廊,你会把菲利普夫妇和我们这册课本中哪篇小说中的哪个人物放在同一个栏目(板块)中,结合课文中有关菲利普夫妇的描写具体分析。
感觉这样的设计直指人物形象,不用绕弯,更简单直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