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师兄特别爱笑,尤其是说话时,弯弯的眼睛标配八颗白牙,憨憨的笑声,让人觉得特别可爱。虽然已年至不惑,但举手投足间仍能看到他身上大男孩纯真的影子。
一
黄师兄1999年入C大就读给排水专业,探寻专业选择原因时,他用那略微低沉的嗓音告诉我们:
“分不够,服从调剂呗,嘿嘿。”
“那会儿大家都从农村出来,全是毛头小子,啥也不懂,别人让干嘛就干嘛,也没想那么多。不像这会儿,填报个志愿还到处参加学习讲座,搞得兴师动众的。”
问及当年入校感受时,黄师兄直言落差太大,当时学校发展比较落后,校园环境也挺差,尤其是环绕宿舍门口的十五里河受到所有校友们集体炮轰。
“那就是个臭水沟!”
“特别是到了夏天,臭味熏天,整个学校都笼罩在臭味下,让人恶心难受。”
当然,作为给排水专业的黄师兄似乎对当年的地下排水系统槽点满满。
“要说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还是赶上03年非典那会儿,学校封校严禁出校门。我正好收心准备毕业设计,整天在机房画图,刚好设计的就是污水排水系统,最后好像还拿了个优秀。哈哈。”说完,黄师兄特别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当然,还是要感谢当时的专业老师,有几位特别厉害,打从心底尊敬,真得让我学到了东西,我现在的工作可以说是完全对口,现在取得的成就都得感谢老师们。”黄师兄特别真诚地看着我们,双手合十,略略伏了伏首。
现在的他早已评上高级工程师,并因业务优秀而得以选派河海大学深造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谈到室友情,黄师兄直言他们宿舍八人特别团结齐心,即便手头工作再忙,隔年还是会去合肥聚首。大家随便聊聊天,侃侃大山,那感觉特别纯粹、舒服。
二
黄师兄是采访群里少见的将职业做成事业的人。
2003年年初,黄师兄大四毕业在即,当年网络不发达,没有招聘网、考试网,所有招聘信息只能去招聘会。
“那年冬天刚过完年没几天,我同学给我打电话,说是苏州有场招聘会。我当时还在老家,喊了同乡七人一起出发。那时候买了火车票进站后,早上的票,硬是到傍晚才挤上火车。”看着我们小年轻个个惊讶的表情,黄师兄乐呵呵地开始解释。
“我们那个时候都是绿皮火车,车少人多,只要去买票,车站都卖,但能不能坐上,就得看你自己了。火车到站,车厢里黑压压都是人,车门完全不开的,因为一旦开了,车就走不了了。没办法,大家都是扒窗子进去,也不管车次对不对,先上再说。我还算力气比较大,扒窗子还是比较在行。同行的女同学,我们当时还要帮她们抬起来,从窗户里塞进去。那会儿人都挺好的,大家都会搭把手,车里的人也会帮忙拿包、拉人。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当天夜里到了苏州后,我们大伙都是第一次来,人生地不熟,只能先找个旅馆落脚。因为没钱,我们七个人一起开了一间房,当时的老板娘看我们是学生,对我们也特别好,拿了好多被子帮我们打地铺。”
我们开玩笑询问师兄是睡床上还是睡地下时,黄师兄又呵呵笑开了。
“当然是睡地下啊,哈哈,床是留给女同学睡的,我们是男孩子嘛。”
第二天要去参加苏州招聘会,因路费紧张,所有人选择起个大早,步行一小时去。由于路线不熟,边走边打听,导致绕了弯路,耽误了时间。到招聘会现场时还有半小时就结束了,不过庆幸的是,因为参加人数太多,场面秩序实在难以维护,连招聘会大门都被挤掉了,安保人员自然也就顾不上检查入场票了。
“因为我的专业是给排水,比较冷门,能投简历的公司比较少,就那几家。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苏州自来水厂招一名工人,但队伍排的太长了。我看旁边有家污水处理厂没几个人投,就顺手投了。没想到这一投,就决定了我的命运。”
“我们那会儿都想进自来水厂,毕竟听着体面啊,你想,自来水多干净对不对。污水处理厂听着都脏兮兮的,所以没人愿意干。我当时也没报啥希望,下午就坐了去昆山的火车,因为下午那边有一场招聘会。半道上接到了污水厂的面试电话,当时就立刻调头参加面试。过了一阵子回合肥后通知我签三方协议,毕业后便正式入职,这一干就是15年。”
“当然,这15年里,我也从最初的打杂工开始,中间也被放在各个岗位上锻炼过。我也算见证了苏州污水处理厂从一个日均污水处理1.2万吨的小作坊,发展成现在四个厂区日均污水处理36万吨的规模,人才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现在苏州的雨污分流、净水排放早就走在其他省市前列了。”
兢兢业业十五年,黄师兄扎根污水管理行列,自觉是在做对城市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直无怨无悔。
“现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绿色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对水源治理和污染净化的投放力度越来越大。我决定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下去,将这份职业做成让人骄傲的事业。”
三
“其实我还是很感谢这份工作的,不仅让我所学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还让我遇到了爱人。”
一听到爱情,我们这帮小年轻立刻按奈不住八卦的心,纷纷开始刨根问底。
“我当时刚入职才两年,有一回去我爱人村里进行排水管道设计,工程结束后,村干部请我们吃了一顿饭。席上村里妇女主任问我们领导,这个小伙儿有没有对象啊?我们领导说没有,这下对方乐坏了,说要给我介绍。”
“我那会儿也没想那么多,就见了,姑娘是个医院里的护士,我觉得人挺好,所以自然而然事情就定下来了。现在我们老二刚刚出生,还不到一个月呢。今天我爱人有夜班,我晚上还得回去给大儿子辅导功课。”
“那么您作为环保工作者,在生活中应该也会给孩子传递一些环保意识吧?”我们学生记者团开始随机提问。
“也不能说专门进行教育,其实就是言传身教,我和我爱人尽量自己身先为范。像今年搬入新房时,我们自己手动改造,将阳台洗衣机污水排放管接入污水管道中。平时生活里孩子们也知道,刷牙时水龙头一定要关上。”
“其实工作那么多年,我也算半个苏州人了。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我对老家的父母亏欠太多,以前也接他们来苏州住了一年,可老人家非常不习惯,最后还是硬要回去,现在大部分都是我的三个姐姐在照顾他们。”
采访中不时有些孩子们的吵闹声传来,让我们的采访一度陷入暂停。
“对了,我们单位每年还承接了学生参观的工作,定期会有小至幼儿园孩子,大到大学生们来我们这现场参观学习,了解污水整个处理的系统和远离,也算是进行科普教育吧。一会儿,采访结束我亲自带大家去看看,好不好?”
我们一致欢呼,也想一揭这污水处理的神秘面纱。
虽然艳阳高照,但黄师兄热情满满,带我们来到操控室,亲自演示电子大屏,为我们讲解污水操控系统。还不辞辛苦,带我们深入现场,亲眼见证污水一关关被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不断净化为清水,流入生态池中,经检验合格后流入苏州的护城河中,实现水源的不断循环再运用。
“国家重视污水的净化处理,虽是好事,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曾经就有官员来苏州走访,看到护城河里排入的污水口水色暗沉,当时就拍图要求处理,斥责我们不作为。其实我们排入护城河里的每一滴水都是达到净化标准的,在生态池里可以说是清澈见底,只是入河时受河中水质和天气影响,出现的色差而已。”
“还好有记者了解了事实情况,联系我进行了专项报道,可算为我们洗刷了冤情。”黄师兄站在高台,指着远处的排水口,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普及着相关知识。
临别时,黄师兄不忘祝福母校越办越好,也希望在校的每一位学子能够刻苦钻研专业课程,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待人处事和善为本,切莫斤斤计较。尤其是网络游戏泛滥的今天,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时光,健康充实业余生活,不断走出去,拓宽知识面。不要心急,更不要迷茫,路走稳了,前途也就顺了。
采访黄师兄花费的时间是最多的,可交流中,却也让我对眼前这位高级主管的形象越发生动起来。虽然无意中走入给排水这条路,但黄师兄没有任何犹疑,坚定选择将毕生所学,全部贡献给社会,作为苏州城背后的净水使者,我为黄师兄的坚守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