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正义之心》共读第二天

《正义之心》共读第二天

作者: TA76喜凤儿 | 来源:发表于2022-10-31 22:00 被阅读0次

1.摘要:

第一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一原则 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

第1章 天生与后天习得 道德的起源

他们不知道水被倒来倒去的时候总体积不变。他也发现,大人向孩子解释体积守恒是徒劳无功的。孩子没到一定年龄(一定的认知阶段)、头脑还没准备好时,是不可能懂这些道理的。而一旦他们准备好了,只需要玩一玩装水的杯子,他们就能够自己明白了。

换句话说,对体积守恒的理解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向大人学来的。这是孩子自己明白的,条件是要他们的头脑准备好了,并且有了适当的体验,

在青春期之后,就是皮亚杰所说的儿童可以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一些儿童开始自己思考权威的本性、正义的涵义,以及规则和法律背后的理由。在“后社会惯例”的两个阶段,青少年仍然看重诚实,也尊重规则和法律,但如今,他们有时会为了追求一些更高的价值(比如正义)而为不诚实或者违法的行为辩护。

别设定框框,让道德自由发展

马克·吐温曾说过,“一个人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从他人的视角来看问题。平等的关系(如伙伴之间)有利于换位思考,而等级关系(如与老师或父母)则不会。对儿童来说,从老师的立场来看待事物是很困难的,因为儿童从未做过老师。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都认为,父母及其他权威是道德发展的障碍。

孩子们不能像道德哲学家们那样谈论问题,然而他们忙于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将社会信息归类。他们似乎很早就明白了,阻止伤害的规则是特殊的、重要的、不可改变和普世的。

道德就是善待个体。它与伤害和公平相关《与忠诚、尊重、责任、虔诚、爱国主义或传统无关》

文化不同,道德的范围也不同

2.感悟:道德标准真是在我们不同年龄段,思想觉悟和地域差异都会有不一样的认知。所以,永远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想对方,对于孩子没有体验过老师,不能想象老师的位置,特别认同。就像我们工作当员工时和做领头人的境界不一样,也会认知不一样。

相关文章

  • 《正义之心》共读第二天

    1.摘要: 第一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一原则 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 第1章 天生与后天习得 道德的起源 他们不知道...

  • 《正义之心》共读第 4天

    第4章 追求选票的政客 格劳孔的5大实验结论 格劳孔的思想实验表明,人们的行为符合道德仅仅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不道...

  • 《正义之心》共读第7天

    1.摘要 第6章 走出真滋味餐厅 正义之心的萌芽 是我们都相信,道德一元论——即那种将所有道德置于某种单一原则上的...

  • 《正义之心》共读第8天

    1.摘要 第7章 自由和保守主义的本质 5大道德基础 你发现,在每一种利他主义、英雄主义和冠冕堂皇的行为背后,不是...

  • 《正义之心》共读第12天

    第11章 善之力,还是恶之源 对宗教的误解 他用一种心理描述来解释自己对宗教信仰的重视:“信仰就像一个杠杆,一旦推...

  • 《正义之心》共读第三天

    第三章 第3章 大象的力量 道德认知的6大发现 己过则覆匿,如彼狡博者,隐匿其格利 大脑总是根据潜在的威胁或利益来...

  • 《正义之心》共读第10天 - 草稿

    第三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三原则 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 我们在90%的意义上是黑猩猩,10%是蜜蜂。第9章 我们...

  • 正义之心——共读第一天

    1.摘要: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 “正义”是人类在生存环境的各种力量冲突中相互妥协而达成的共容、共存的规则共识。...

  • 《正义之心》共读第十一天

    第10章 蜂巢开关 投入群体的能力 基因和文化的共同进化给予了我们一系列的部落本能:我们乐于将自己标记为群体的一员...

  • 正义之心

    关于作者 乔纳森·海特是著名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曾经被《展望》杂志评为“世界顶级思想家”,他也是一位TED演讲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义之心》共读第二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ed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