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86055/e8294bed957af51f.jpg)
《红楼梦》第三十回的题目是,“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完成第二十九回的高潮部分以后,曹师很体贴地放缓了故事节奏,让读者的情绪慢慢平复,逐渐回归正常状态,然后才继续推动让故事向前发展。
这一回中共写了五个大的场景,分别是宝黛和好、宝钗发威、金钏被逐、龄官划蔷、袭人被踢。
这五个场景,时间跨度不一,角色众寡有别,复杂程度更是各不相同。从剖析学习的角度来看,其实把这些场景拆分成更多个子场景,会更加便于观察分析。为避免行文过于繁复,本回仍按照明显的文字界限进行场景划分。
第一个场景:宝黛和好。
相比贾府气运这条故事线,宝黛二人的感情线优先级别更高。因此,第三十回一开始,曹师就优先处理宝玉和黛玉不得见面、关系未见缓和的问题,争取尽早消除吵架事件的余波和影响。
开篇承接第二十九回末尾,先写黛玉跟宝玉吵架之后,心里很后悔,但身份所限,做为从小接受森严礼教熏陶的大家闺秀,势必不能主动去找宝玉,因此一直闷闷不乐,“如有所失”。这段描写入情入理,与黛玉身份、性情都非常贴切。
黛玉身边的丫鬟紫鹃,见主子烦闷,就用袭人劝诫宝玉时的方法,力劝黛玉自省,强调这次吵架的原因,显然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尤其不该剪了通灵宝玉上的穗子。又说宝玉“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才这么样。”
旁观者清。紫鹃的意思就是说,黛玉美美总是胡搅蛮缠,错会了宝玉的好意,才激得宝玉一时忘形,吵架有70%的责任都在于黛玉。紫鹃的这种看法,黛玉当然不能认同,于是啐道:“你到来替人派我的不是”。
这段文字,与上一回末尾袭人劝诫宝玉时的语言逻辑相同,都是通过身边最亲近的丫鬟,语重心长地帮自家主子分析自身的问题。这种安排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却是曹师自己借袭人和紫鹃之口,用世人的眼光,分别对宝玉和黛玉的异常行为进行溯源,并按照世人的理解提出了缓和、改善建议。
然后,曹师一笔两用,一面挂起黛玉跟紫鹃交谈的话题,一面让宝玉在院子外面叫门。黛玉心里有事,不许紫鹃开门,却又被丫鬟提点了一句“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晒坏了人家如何使得呢?”一面出去开了门。
紫鹃作为贾母送给黛玉的丫鬟,熟悉、关心黛玉的一切。这一个场景不仅写宝玉和黛玉,还侧面描写了紫鹃性情,以及黛玉对紫鹃的依赖,为后文留好了伏笔。
宝玉来了之后,说了一句经典情话“无论什么,被你们就说大了。为什么不来?我便死了,魂也要来,一日走两三遭。”这种匪夷所思的想象力,造就了《红楼梦》奇幻的语言魅力,堪称后无来者。
宝玉一来,黛玉就哭,因为委屈、也因为伤心。这是儿女常情。这种自然天成,没有丝毫修饰的文字,在《红楼梦》全书中随处可见。
接着宝玉陪笑劝说黛玉,又说了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我知道你不恼我,但只是我不来,叫旁人看着倒像是我们又办了嘴似的。若等他们来劝咱们,那时节岂不咱们到觉生分了。”然后,又把好妹妹叫了几十声。
宝玉此时的形貌,根本无需想象,就已经活灵活现。
曹师接着写黛玉心重,听到了宝玉那句“生分了”的话,反而哭得更加伤心。然后二人之间发生了那段同样非常著名的,关于生离,关于死别,关于出家的对话。最后黛玉用一句“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让宝玉同学“自觉造次”,“脸上红胀”,“低了头不敢则一声”,黛玉看着他实在心疼,就用手指狠狠戳了宝玉额头一下,说出了著名的半句话“你这。。。”,然后又叹气,仍旧拿着手帕边哭边擦眼泪。
这一段描写,曹师重点突出黛玉心思细腻,极其关心宝玉。《红楼梦》写到第三十回,贾府上下,再没有一个人像黛玉一样,对宝玉如此上心,如此放纵,唯宝玉马首是瞻,只把宝玉一个人放在心底。
宝玉同学发现自己说错了话,也自叹自泣,“滚下泪来”,偏偏没带手帕,只好用袖子去擦。黛玉偷眼看见宝玉穿着件崭新的衣服,担心他弄脏袖子,就摔了块绢帕给宝玉,自己仍掩面自泣。
这段文字,继续衬托黛玉对宝玉的关心和照顾,这种关照,已经深入骨髓,自然到黛玉可能已经发现不到黛玉眼里已经放不下任何人和事,除了宝二爷。
宝玉接了手帕,赶紧擦干眼泪,涎着脸凑近黛玉,拉着手,说要去见老太太,结果黛玉将手一推,嫌宝玉涎皮赖脸,不通道理,拉拉扯扯。两人正说话间,却被凤姐儿跳进来,喊了一句“全好了”,然后拉着黛玉和宝玉的手,往贾母处前去请安。
曹师让凤姐“跳”进屋子的写法,一方面是为了烘托贾府目前风平浪静,凤姐心情畅快;一方面也是为了烘托凤姐风风火火、不拘小节的女强人性格;同时,也是暗示,凤姐跟宝玉、黛玉关系和睦,互相之间非常信任。
上 一 篇 | 目 录 | 下 一 篇 |
---|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