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茧医学上称为胼胝,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肤局部扁平角质增生。
很多人手上都有茧,我女儿也不例外。
我第一次发现女儿手上的茧,是她三岁的时候。这个茧长在食指关节处,不容易被发现,一天我无意中摸到了这个硬疙瘩,才发现竟然长了个茧。说起来哭笑不得,这个茧是活生生被她“吮”出来的——她从小就喜欢吮手指,醒着吮,睡觉吮,改也改不掉,日复一日,终于形成了一个茧,姑且称之为“吮指茧”。
“吮指茧”成为了女儿的一个“特色”,很容易识别。一次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大家玩找人游戏,玩法是家长被蒙上眼睛,只能靠双手辨认自己的孩子。对我来说,这可太简单了,我凭着这个茧,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女儿,获得了冠军。
上了小学,女儿戒掉了吮手指的习惯,“吮指茧”也慢慢地消退了。
但是上学后女儿手上长出了两个新的茧:“写字茧”和“画画茧”,“写字茧”长在中指上,“画画茧”长在小指上。
“写字茧”是比较常见的——通常是因为经常写字,握笔用力或不当形成的。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女儿的书写量逐渐加大,“写字茧”也变得越来越厚实,写得久了会隐隐发红,还有点疼,但是没有办法呀,作为学生党,她只能自己受着。
“写字茧”见证了女儿刻苦学习,知识积累的过程。她刚上一年级时,汉语拼音认不全,认字水平是全年级倒数几名,写字更是不会,但是现在呢,她不仅写字进步很大,而且认字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独立啃下了几本大部头的小说,有时还“诗兴大发”写下一些稚气可爱的文字。
其实我小时候中指上也有“写字茧”,甚至比女儿的还要明显,因为除了学业我还要练习毛笔字,惭愧的是,毛笔字没坚持下来,后来连书写也变少了,现在“写字茧”几乎消退不见了。
“画画茧”见证了女儿3年多学习绘画的时光。她绘画时经常需要涂色,而涂色时小指与画纸会产生摩擦,久而久之,竟在小指上形成了一个茧。“画画茧”给她带来了一些不便,尤其是写字的时候,为了避免疼痛,她总得垫点儿光滑的东西在小指上,有时候是一张硬卡片,有时候是一把尺子。我想如果把绘画停一段时间,“画画茧”是会消退的,但是她不愿意,因为她实在是太喜欢画画了。想当初,她去学绘画,还是我不想浪费了哥哥的课时,逼着她去上的呢。
女儿手上的三个茧,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吮指茧”承载了小时候的趣事,“写字茧”和“画画茧”见证她努力和改变的过程,它们不是一天两天就出现的,是持之以恒的结果。我不愿称它们为老茧,更愿意把它们视为某种“勋章”。
除掉老茧的方法很多,我希望等她长大了自己选择是否除掉它们,或者它们会如同我的一样,自己消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