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先生说:“每一位作家在写文章的时候,都有自己独到的语言密码。”我们解读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解密的过程。
文本解读要读懂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是内容层面的,叫“写了什么”。读文本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把文本读熟,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大家可以边读边揣摩,做一点记号,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第二件事,对照课文注解,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二个是为什么写?考察思维。文本解读最难的是第三个——怎么写。这是最考验我们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的。
具备了脱离教参的文本解读能力,离形成教学风格就不远了。
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
李镇西老师曾指出:“思考,积累成思想;而思想,形成教育者的教学个性”。从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也看到了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教师也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活泼可爱型”、“干练靓丽型”、“洒脱自如型”、“从容淡定型”“幽默风趣型”……教学风格呈现出来,有助于学校科学教学。
当教师的需要理解一种境界“随着教龄的增长,三个五年左右的教师得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
愿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在默默中塑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