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禅宗史105: 鲁祖面壁

禅宗史105: 鲁祖面壁

作者: 周脖通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13:45 被阅读0次

第三十四节 鲁祖面壁

鲁祖宝云禅师是获得过马祖道一颁发的毕业证书之优秀禅师,并且以“鲁祖面壁”公案名震江湖。不过,就和他同样名震江湖的同学大珠慧海禅师一样,他的个人履历,已经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现在的各种资料中,只是记载了他的一些机缘语录而已。

宝云禅师从马祖道一那里拿到了毕业证书后,就来开了江西南昌。随后宝云禅师一路游方,最后来到了安徽池州市鲁祖山。
宝云禅师看到鲁祖山树林茂密,山清水秀,人烟稀少,实在是个居山静修的好地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离此六七十公里外的南泉山,他的师兄普愿禅师也在山上的南泉寺弘法,而且搞得热火朝天的。他的另一师兄智坚禅师也在池州市石台县杉山开山弘法,致使池州这一带的佛学氛围非常的好。
有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自然,宝云禅师便决定在鲁祖山终身定居清修了。
于是,宝云禅师在广大信众的支持下,在山上修建了一座鲁祖寺,作为自己弘法和修养之地。
池州地区有非常好的佛教氛围,而宝云禅师又是拥有马祖道一颁发的毕业证书的优秀禅师,所以,鲁祖寺建立后,前来参学之人那是络绎不绝啊。

有禅僧问宝云禅师:“如何是诸佛师?”
佛,已经是不得了了不得的存在和象征了。这个僧人却还要更进一步的询问佛的老师。看来,他是想知道超师越祖之道啊。而超师越祖,历来都是禅宗强调和追求的一种超越精神。
宝云禅师道:“头上有宝冠者不是。”
很多佛像的头上都是有宝冠的,可是头上有宝冠的却不是诸佛师。这个禅僧没弄明白,赶紧接着问道:“如何即是?”
宝云禅师道:“头上无宝冠。”
头上有宝冠者不是,自然头上无宝冠者是了啊。可是,头上没有宝冠之人何其多也,那么谁都可以成为诸佛师了。你的头上也没有宝冠,你也可以成为诸佛师啊。
可是,真的谁都可以成为诸佛师吗?你能当下体悟到自己就是诸佛师吗?

这一天,当时还在江湖上四处行走的洞山良价禅师也来到了鲁祖山参访宝云禅师。
见到宝云禅师后,良价禅师立即给宝云禅师行礼,然后站在宝云禅师身边,不过良价禅师没站多久,就走出去了。不过刚出去一会儿,良价禅师又回来站在了宝云禅师身边。
看着良价禅师这番来来去去的表演,宝云禅师道:“只恁么,只恁么。所以如此。”
良价禅师道:“大有人不肯。”
宝云禅师道:“作么取汝口辨?”
要会当下便会,思而知虑而得辩而明,离道远矣。所以良价禅师一听之下,不由得感慨良多。于是立即上前礼拜致谢宝云禅师,并且心悦诚服的留在了鲁祖山跟随宝云禅师学习了好几个月的禅法。

有一天,一个僧人问宝云禅师:“如何是不言言?”
宝云禅师马上反问道:“汝口在甚么处?”
不言言者,你已经在言了啊。而且,只要你有嘴,你就一定要说话的啊,你既然要说话,何来不言言?
这个僧人想截断众流,马上回答道:“无口。”
宝云禅师又反问道:“你无口,那么用什么吃饭?”
这个僧人面对宝云禅师的逼问,却不知如何回答了。
后来洞山良价听说后,马上替这个僧人回答道:“他不饥,吃甚么饭?”
对于这个公案,后来的禅师们也是站在宝云禅师和问话僧人的立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见解。
宋朝第一评论大师雪窦重显禅师站在宝云禅师的立场道:“当他道无口时,好劈脊棒。这汉开口了合不得,合口了开不得。”
北宋五祖师戒禅师替问话僧回答道:“和尚不妨具眼。”
南北宋交际间的宏智正觉禅师评唱道:“这僧只解握死蛇头,不能捋猛虎须。当时待他问你口在什么处?猛与一喝,拂袖便行。直饶鲁祖全机,管取做手脚不及。”
元朝了庵清欲禅师也站在问话僧的立场道:“当时这僧若是个汉,待道你口在什么处?便与掀倒禅床。非唯使鲁祖高竖降旗,且免雪窦马后喝节。”

这一天,有个禅客问宝云禅师:“如何是双林树?”
佛祖是在双林树下圆寂的,所以,这名禅客之问,既是在问如何是佛,也是在问佛祖圆寂时,法身的有无去留问题。
宝云禅师道:“有相身中无相身。”
佛祖圆寂了,灭去的只是那个有相身而已。而有相身中所蕴含的无相身,是不会随着有相身的灭去而消失的。
因为法身无相,只是应物现形而已。所以,即使佛祖圆寂了,但是“那个”,是不会圆寂的。
这个禅客没有领会,只好继续问道:“如何是无相身?”
宝云禅师道:“金香炉下铁昆仑。”
既然法身无相,应物现形。那么万事万物哪样不在显露出无相身呢?你既然非得要我指个实实在在的出来给你看,那么金香炉下铁昆仑就是了。
不过,对于宝云禅师的回答,南宋后期的雪岩祖钦禅师却不满意,他评论道:“鲁祖恁么答话,始终只是说道理。山僧则不然,有问如何是双林树?秋来叶落,春到花开。如何是春到花开?那边一片云,今日定下雨。”

宝云禅师自从在鲁祖山开山弘法后,江湖中前来参学之人络绎不绝,并且鲁祖寺有常住僧众近千人。
面对如此多的各色人等前来参学,宝云禅师却并不像别的禅师那样说法如云,辩才无碍。相反,宝云禅师常常是惜言如金的。
宝云禅师除了偶有说法外,更多的时候,每当看见有参禅悟道之士前来参问,本来还好好坐在禅座上的宝云禅师,马上就转过身去面壁而坐。
看到面壁而坐的宝云禅师,前来参学之人没有不茫然不知所措的。
这就是宝云禅师名震江湖的“鲁祖面壁”公案。

普愿禅师有一天到寺里的菜园去巡查,看见负责菜园工作的园头正在干活,于是普愿禅师从地上捡起一粒石子朝园头打去。
园头回头一看,见是普愿禅师,赶紧收拾整理干净后,过来给普愿禅师行礼。
行完礼后,园头问道:“和尚适来岂不是惊觉学人?”对于高明的禅师而言,自然是要利用一切机会启发学生的。所以园头才会如此询问。
普愿禅师马上翘起一只脚起来道:“惊觉则且置,这么时作么生?”
园头一看,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
看着呆在一旁的园头,普愿禅师道:“你到前面鲁祖寺去拜会下宝云禅师,也许到了他那儿,你能有所悟入吧。”
既然师父都这么安排了,园头二话没说,马上就来到了鲁祖寺参拜宝云禅师。
不料宝云禅师刚一看到他来,马上就转身面壁而坐。宝云禅师的这个招数,比普愿禅师翘起一只脚更让人莫名其妙,更让人难以悟入。
园头无路可通,无理可入,无话可说,无法可对。只得灰溜溜的回南泉寺去了。
普愿禅师看到园头回来了,便问道:“你到宝云禅师那里去没有啊?”
园头道:“去了。”
普愿禅师奇怪的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园头哭丧着脸道:“宝云禅师才见我来,便面壁而坐,我无法应对,所以就回来了。”
哦,原来是吃瘪了啊。
普愿禅师不由得道:“我初出世时,向你诸人道:‘向佛未出世时体会,尚自不得一个半个。’是伊与么驴年得一个半个么?”
看来,普愿禅师认为虽然禅是不可说的,但是高明的禅师总要“放一线道”的,所谓“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如果你一味的施展出你孤傲玄俊的禅风,让学生如面对银山铁壁一般,毫无悟入之处,哪么又有几个人能学到你的禅法进而使你的禅法传承下去呢?
鲁祖面壁公案和普愿禅师的话语传入江湖后,立即就在禅宗江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非常多的禅林高手纷纷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高见。
宋朝的云门道信禅师评唱道:“鲁祖面壁若作佛法商量,入地狱如箭射。”
元末明初的恕中无愠禅师评唱鲁祖面壁公案道:“诸方多作奇特解会,殊不知这个老汉被人以无文印印破面门,至今不欲呈露。还有不动舌头与他雪屈者么?”良久,恕中无愠又云:“只有照壁月,且无吹叶风。”
明朝笑岩德宝禅师评唱道:“当时若有个衲僧入来便与掀倒,不惟打断诸老葛藤,亦免魔魅人家男女。”
北宋琅玡慧觉禅师作偈评唱道:
祖师面壁播诸方,无限禅人谩度量。
无事晚来江上立,数株寒柏倚斜阳。
琅玡慧觉禅师的学生海印超信禅师也作偈评唱道:
面壁咸言上上机,衲僧到此拟何之。
直饶截断千江水,也落宗门第二槌。

宝云禅师这个招数传入江湖后,立即引来了几乎所有参禅悟道之士的议论。不过,宝云禅师面壁之招数,非常的孤俊玄妙,让人非常难以悟入。以至于议论者多,而真能明白其中禅机者却没有几个。
看到绝少有人能明白宝云禅师的禅机,而且,自己的园头前去参访,也是毫不例外的吃了瘪。所以普愿禅师决定自己亲自去会会这个同在一地弘法的师弟。

于是,普愿禅师立即就来到了鲁祖寺拜会宝云禅师。
不料,看到自己大名鼎鼎的师兄来了,宝云禅师不但没有表露出一丝的热情和尊重,而是和往常一样,直接就转过身去面壁而坐。
普愿禅师乃是他的师兄,还是当年马祖洪州佛学院中三个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并且弘法多年,什么阵势没见过啊。
于是普愿禅师直接走上前去,用手拍宝云禅师的背。
宝云禅师根本就没回头,反而问道:“你是哪个?”
对于宝云禅师的明知故问,普愿禅师却是以直对巧:“我是普愿。”
宝云禅师道:“如何?”
既然你是来勘辩我的,现在也见到了我的招数,作为师兄,你觉得如何呢?
普愿禅师道:“也寻常。”
对于普愿禅师这种禅宗史上最为顶尖的大师之一,宝云禅师的招数自然是不能迷惑他的。在他的眼里,这些看似玄妙绝伦的招数也是很普通的。
不料,普愿禅师话音刚落,宝云禅师立即就呵斥道:“汝何多事?”
作为一个学校的老师,我出了一道难度登天的题出来让学生们做。他们答得出来就答,答不出来就继续学习。甚至于一个学生都答不上来也无所谓,大不了我这个学校一张毕业证书都不发出去得了,用得着你这个别的学校的高级教师大老远的来替他们做作业啊。你显摆啥呢?而且你做出来了,始终是你会啊,要让那些学生自己能做出来才行啊。
看来,宝云禅师的禅法,实在是孤俊高深,不可近傍的。

宝云禅师在鲁祖山说法,和不远处在南泉山说法的普愿禅师以及在杉山说法的智坚禅师遥相呼应,致使池州地区佛学氛围高涨,学禅蔚然成风,成为了天下参禅悟道之士向往的一处圣地。
当是时,宝云禅师的同门师兄弟兴善惟宽、章敬怀晖、鹅湖大义也在京城里弘法,三人不仅禅法高妙让人敬佩不已,而且还有皇帝和政府的强力支持,致使洪州宗在京师之地声势喧天,无可匹敌。
但是,宝云禅师、普愿禅师和智坚禅师三兄弟,却把池州地区打造成为了可以比肩京师的天下禅学圣地,从而吸引了无数有志于禅学之人前来学习交流。
尽管池州地区是天下禅学的圣地,宝云禅师在当时也曾显赫一时,不过由于宝云禅师的禅法孤俊玄奥,学生很难有个悟入处,致使宝云禅师虽有近千徒众跟随学法,但是却鲜有人能继承宝云禅师的禅法。
宝云禅师圆寂后,他这一系的禅法也就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无闻了。
而宝云禅师开创的曾经盛极一时的鲁祖寺,也被岁月冷酷的双手无情的抹去了几乎所有的痕迹。

相关文章

  • 禅宗史105: 鲁祖面壁

    第三十四节 鲁祖面壁 鲁祖宝云禅师是获得过马祖道一颁发的毕业证书之优秀禅师,并且以“鲁祖面壁”公案名震江湖。不过,...

  • 少林寺和尚有武功吗?

    我以为少林寺有两大身份,一是佛教禅宗祖庭,二是天下武学之源。 禅宗祖庭,因为达摩祖师西来中原,在此面壁顿悟,开启禅...

  • 禅宗公案品读之三《心不安时怎么办?》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公案是禅宗二祖开悟的故事。 达摩祖师北上少林寺面壁的时候,二祖惠可(当时还叫神光)...

  • 用心

    西风洞,是禅宗五祖弘忍的道场,传完衣钵后,他从黄梅来到太湖,在西风洞面壁修行五年之久。六祖慧能之前的禅...

  • 《达摩币须经》的前世今生-解读“币须达摩”项目白皮书(序)

    曩昔华夏裂变,潮涌神州。有天竺达摩,只身入东土,一苇渡江上少林,面壁九年看二祖。后以心法传禅宗,遗《易筋经》、《洗...

  • 《六祖坛经》十句智慧偈语

    《坛经》,佛教禅宗典籍,禅宗代表著作之一,亦称《六祖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

  • 韶关南华寺

    六祖慧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是中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

  • 神光断臂

    禅宗二祖神光,见到达摩大师后,一天到晚跟着他,向他求教。可是大师面壁而坐,等于没有看见他一样,当然没有教导他什么。...

  • 佛历•达摩祖师度人师菩萨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为二十八祖,亦为东土禅宗祖师。达摩于梁晋通元年泛海东来,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遇慧可,付法...

  • 读书笔记 - 中国人必读的七本书 - 坛经

    坛经《六祖坛经》,佛教经典,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说,其弟子法海集录。是禅宗的主要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宗史105: 鲁祖面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ht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