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片来自网络)本文作者:深之峻
恶魔终于落网,应该可以让冤屈而死的冤魂们瞑目。正义虽然姗姗来迟,但终究该来的还是来了!只是让人颇感意外是被乡民们所抓获。姚常凤是个惯犯,其从2011年开始作案到现在,达到52起隐积案,其中强奸案10起、盗窃案42起。专挑处于弱势群体的那些单独一人的小女孩(男孩)下手,极其凶残、恶毒。这次是流窜至湖南沅江,正欲对落单的女童强奸的时候,被警惕的村民们发现。善良的人们开始还只是以为是个人贩子(人贩子同样可恶!),随即迅速通知周围的乡民们赶来合力围堵才将其制服,最终被报警通知而来的警察将其带走。
(姚常凤被村民被抓的现场)
在这里很有必要插入一段出生于八十年代人的原生家庭的片段...............权当做个对比!
约莫五六岁开始,只要看见爸爸准备出门的时候,我就会放开自己手中正在玩的一切。因为我很喜欢跟着出去玩,而旁边的妈妈也会“唆使”我缠着他带上自己。但是爸爸每次都会装作生气地说:“你老是要抱要背的,又不愿意走路,谁愿意带啊?我是出去买东西,回来的时候其他的东西要扛呢,怎么办呢?还是留在家里好吧..........” 每当这时妈妈就会为我说话:“有什么不能带的,整天待在家里也是捣乱,跟着爸爸出去玩吧...........”这时爸爸会会心的一笑说:“那只能自己走路啊.......”
说归说,其实每次路上的来回基本上是我骑在爸爸的脖子上,不然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哪里赶得上大人的步伐?只是会让我走几段路,看我走不动了就会嚷嚷着说:“哎,带仔真是磨爷(爸爸)啊!”并弯下腰来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我自然是欢呼雀跃的跨上去,这时他肯定会将在街上买的零食袋给我,说:“不能全部吃完,要留点给妈妈和哥哥、姐姐们 哦!”其实也是为了不让走累了的我睡着。现在想起来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已经有40斤了,爸爸还要拿其他东西,真的是被他惯坏了,哎!谁叫父爱如山呢?
每次跟着爸爸出去还算不上是去玩,更像是陪着他上街买东西而已,但但这已经算是乡村孩子们的最期盼了。每到这时他就会不断的教一些平常在家里涉及不到的事情。比从如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到待人接物,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会一股脑儿地告诉我,五六岁的孩童似懂非懂。但是概念重于实际,让我知道了要礼貌待人、老实、诚信等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而他更是身体力行的做榜样,只要在路上遇着熟悉的乡邻们,他都会热情地与对方打招呼,并要我叫他们叔叔、伯伯、哥哥、姐姐.............等等一大串的称呼,那路上遇着的每一个人都会让我叫,甚至是拐着弯的叫着那些只是熟悉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表"伯伯、"表"婶婶等等。
我记得只要是他认识的总会给他们安个辈分,并教我怎么叫,人家说:“一表三千里”可能就是来源于此,貌似攀亲实则为认识的双方找个相谈(相处)融洽的氛为而已。这与现在城市里面遇着年长的叫叔叔、阿姨,年小的叫哥哥、姐姐是一个道理的。只不过分的细致些,毕竟祖辈大多居于此地,有不少婚嫁联姻的,农村人还是很注重辈分不然难免让人笑话。当然,我从中得到的回报一般是被对方说很乖、懂事,聪明等等。甚至是获得人家手里面提着的相关零食、水果之类的回报,正是父亲这一身体力行的教导,就必然会有一颗积极、阳光、向上的种子因此而种下,他对我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亲不厌其烦的教着我,久而久之我也乐意。毕竟被人家微笑的言语夸奖和有糖果吃是我们那个年代小孩很开心的事情。感觉是莫大的鼓励!而他们也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小孩子的自信和阳光很多时候即是来源于此!这里我感觉一个家庭的贫困,对孩子自信的影响不会是占太多的比例,反而是做父母言行会影响着孩子的思考方式和性格,父母的大度、洒脱、勇敢、有责任和担当地面对困难的方式对孩子而言也会是积极正面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孩子自卑与孤僻的性格肯定是有不少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和教育的方式方法。
同时,父亲与那些“亲戚”之间的对话,那些看似有点似是而非的问候,甚至是略显应付一样的客套话等。却在无形中构建了乡村的基本人情伦理,给予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和认同感。所以当大家需要帮忙和遇到困难时必然会有一呼百应、蜂拥而至的势态。
时至今日,这些来自原生家庭父爱和母爱以及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和从小成长环境中的点滴依然像篆刻于我的内心一样,这一生都不能够忘怀了。每当想起时又会看着自己身边的小孩,会问我们当下做到了一个合格的父母没有?我至今很感激父母从小对我的言传身教,他们让我有对自己生养和成长之地的眷恋,让我不时怀念着。他们虽然并没有给予我太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在他们和众多乡邻们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善良、勤劳、礼让和仁爱等高贵品质。这对我来说正是一生都享用不完的精神财富。
对于恶魔姚常凤
其实写到这里不知道自己是同情加怜悯之心泛滥还是触景生情!抑或是鉴于同为人类的因素?在呼其“恶魔”的时候心情是异常的沉重。但这也改变不了其“恶魔”的事实!只是我从披露的报道中看到了对其父母的介绍时,感觉他走到今天作为她的父母是有着不可推卸的原罪,甚至是其犯罪的根源,正是他父母不经意间地某些行为造成了他现在的一切。
(姚常凤父母的相关介绍)
看到上面其原生家庭的成因和结构时,感觉他与父亲而言他就其父亲的一个轮回,就是他父亲的一张复印纸而已,只是在他父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变本加利到成为恐怖恶魔了..........在警察审问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悔意和害怕。感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地理所当然一样。对受害者而言,在他的眼里看不到是自己的同类,与鸡鸭一样,其生命可以被其随时剥夺,没有丝毫的恻隐之心。可见其内心并未进化到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具有的基本情感。只能当他是冷血恶魔来分析,或者这样理解更恰当:本来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朝人性本善的方向发展的,但是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从来都是双生兄弟,人的走向在于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教育。本案中的姚常凤这两项都没有占到,于成长的关键时刻慢慢走向了人性本善的相反方向,于曾经可能有过的左右摇摆之际滑向了人性本恶的一方,有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然成“魔”?并在“魔”道上行走至今!若是一个懂得反思的“魔”可能还会有良知未曾泯灭的时候,但是观其行径已然是将“魔道”这条路走到底,也庆幸是到底了,不然将有更多的鲜活生命遭其毒手!
原生家庭的正常与否会左右一个孩子未来成长的轨迹,这是不用分辨的共识。10岁正是儿童步入少年的过渡期,而少年时期对性格的形成和价值观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姚常凤后来的自卑、不合群、不喜言语等与他的父母们这一系列的变故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一个缺少关爱,被人唾弃,被人议论的环境下面成长的少年是多么的残酷,可以想象同学们的风言风语,左右邻居们的厌恶等等无疑会在成长中的少年心灵中播下扭曲的价值观,这已经就为其后续的所作所为埋下了铺垫,而其母亲对其当初犯下的恶行还难以置信,就说明她根本不曾进入过儿子的内心世界。家人的交流止步于吃饱穿暖的最低需求阶段,没有亲情的关怀和人生道路的指引。这样的父母于当今的社会还有不少,只是姚常凤算是一个特例。他今天的结果就是源自于这样一对如此没有担当的父母们身上的,这个初中就辍学的少年在没有相关长辈们指引帮助的情况下是较难走出父辈们所原有的生活方式的,很多都是在不断轮回上演着,始终跳不出这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圈圈。而佛语中的:种善因结善果即是如此!只是为那些冤死的亡灵们痛惜!
PS:
恶魔姚常凤为什么会栽,且栽在湖南沅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姚常凤的落网是必然的,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结果都会受到相应的制裁。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亘古不变的,而姚的落网就是有力地证明。
前面也叙述过了,很多世居于此的乡民们对自己居所处的山山水水无限的留恋,也无比的熟悉。乡村是个是由各种“亲戚”所串联起来的熟人社会,很多都攀亲带故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靠这种“亲情”的纽带所编织的“人情网”正是置于“坏人”前面的一道防火墙。只要有罪犯进来了且涉及到了当地的人和事基本上会在劫难逃。必然会发生乡民们合力围堵之事。从道德教化和亲情的攀附这两点出发,有着各自都认可的相互守望、互帮互助等原始契约,它甚至比法律条文还管用。这些就是擒获住姚常凤的原因之一。
乡村的的社会秩序一直以来就是靠着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拐弯亲”关系,来有条不紊的运转着,它约束着人们不敢做那些有悖于人情伦理之外的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最起码不敢在自己生活的乡村里面行事,这是熟人社会的特质所在。
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感理念对姚常凤也适用,乡情的认同感又好像是彼此都念想的归宿感,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身居任何高位始终会挂念自己的出之地。哪怕不能回去,也会魂牵梦萦般的思念着。正是经过这从小扎根与内心的培养,它会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这无形中也会被自己所认可的这出生之地的“乡情文化”所“侵蚀”着。所以姚常凤的思乡感觉是偶然,其实更是必然!我们通过警方的证词,不难看出上述案犯姚常凤也是想着通过沅江回他的出生地----湖北恩施! 自己觉得其在外躲藏也有倦意,想回老家看看才经顺道过沅江而已。没成想在这里载了!恶魔尚且如此何况普通人呢?宋代陆游的《百岁》有语:“壮心空似骥伏枥,病骨敢怀狐首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PS:
中国几千来的封建社会在某个时代曾被批判得一文不名,只是任何的体制下都有利弊,也不会尽是糟粕。一竿子捅到底的将其掀翻行为断不可取,并把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仁、义、礼、智、信破坏得几乎丧失殆尽,在过去的乡村曾有某些人被称之为“乡绅”等称呼,非官方“封赐”而在于乡民们约定成俗的定义。他们没有任何的行政职位,其成因在于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让家底殷实,并获取到乡民们的尊重。其本是介于官、民之间的缓冲剂也算是乡村的“管理层”。其大都德高望重、初通文墨、深明大义,且乐善好施,很是爱护自己的声誉和家乡。当下的乡村恰恰缺少这些具有一定威望的“乡绅”们,不然此等案件会少好多,“乡村文化”重建之路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