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意志力才能更好的学习

作者: 27c5a4fd3d94 | 来源:发表于2017-02-25 12:38 被阅读970次
    不要和不该做的事玩暧昧,想办法爱上该做的事。

    “不该做的事”我为什么要去管它!?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棉花糖实验”,大概的内容是这样的: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把许多幼儿园的小朋友单独请到研究室,并在房间中间的桌子上放了一块小朋友们最喜欢吃的棉花糖(或巧克力、曲奇等)。这时,研究人员会告诉小朋友说:“叔叔需要离开一会儿(通常是15分钟),如果回来后你们桌上的棉花糖没有被吃掉,那么叔叔会再奖励你一块棉花糖。”

    当然,整个实验的结果各不相同,有的小朋友在研究员还没有离开房间就吃掉了棉花糖。而有的小朋友则一直坚持到最后获得了两块棉花糖。

    实验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成功获得两块棉花糖的小朋友在日后所取得的成就,远远大于那些在实验过程中就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

    这一试验,也常常被用来佐证“意志力”的重要性!

    但其实如果再细致的去了解一下整个实验的过程,那些成功经受住诱惑的小朋友,可能不仅仅是依靠意志力完成了挑战。更主要的是,他们采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转移注意力。研究人员在监控中发现,那些拿到两块棉花糖的小朋友,他们在整个过程中,有的不停的玩手,有的干脆跑到离桌子最远的墙角去玩耍……而那些一直盯着棉花糖看的小朋友,十之八九都选择提前吃掉棉花糖。

    所以,如果希望改掉某一行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转移注意力,避免这一行为的诱因。

    比如,希望孩子改掉玩手机的习惯,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让孩子接触手机,否则放个手机在孩子面前,要让他不玩是不是有点太强求孩子的意志力了?

    同样的如果有的大人希望戒掉刷微博的习惯,那么首先第一步就是,不能让微博出现在手机的桌面上。

    因为,某件事既然不该做,我们就不该为它花费一点点注意力。

    更别说去挑战自己的“意志力”——你一定会输得很憔悴的……因为意志力会衰弱,而诱惑却永远在那里。


    “应该做的事”如何变得“应该”

    当我们通过调整注意力,避开了“不该做的事”这个大坑后,我们多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全力投入到“应该做的事”——比如,孩子的作业、预习、复习、健康的玩耍等;大人的阅读、成长、总结……

    当然,所有“应该做的事”都是不轻松的,因为“应该做的事”其本质就是——能让人成长的事。而成长的前提就是“走出舒适区”。

    那么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助我们的方法吗?我这里分享两个技巧:

    首先,学会“伪装”我们的行为。

    在我日常的课堂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同样的行为,如果我换个表述,比如加上一句“我们玩个游戏……”或“我们做个实验……”学生的眼睛都亮了,哪怕,最终的行为依旧是要求学生专注、思考、背诵……但对孩子而言,行为的动机不一样了,感受就不一样了。至于行为的过程本身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过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认知中有趣的“游戏”,或是为了枯燥“学习”?

    其次,给予信心,让孩子相信他能成功。

    贡德·哈格(Gunder Hägg)瑞典最著名的中长跑运动员,他曾在20世纪40年代初15次打破世界纪录。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他和作为伐木工的父亲一起生活在瑞典北部的森林里,那时他喜欢在森林里跑步,他和父亲都很好奇他到底能跑多快。于是他们选择了一条1500米的路线,爸爸负责计时,当跑完全程后,爸爸告诉他只用了4分50秒,这对于在丛林中奔跑的人而言是非常优秀的成绩。从此贡德坚定了长跑的信心,相信自己在跑步这个项目上的光明未来,于是更加刻苦的训练,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绩。直到多年以后,贡德的父亲才向他坦诚,其实那次跑步的实际成绩是5分50秒,父亲害怕他失去信心才故意提高了他的成绩。

    因此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为孩子(或者为我们自己)创造条件,让枯燥的行为也拥有一个有趣的目的;

    并且想办法的去坚定孩子(或者我们自己)的信心,让他们(或我们)坚信自己有能力取得辉煌的成绩,仅仅需要的就是努力的过程。

    简而言之:不要和不该做的事玩暧昧,想办法爱上该做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用意志力才能更好的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ng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