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系统”,你可能会说“计算机系统”、“医疗系统”这些说法。一堆互相之间有关联的东西,如果我们说这是一个“系统”,其中似乎就应该有一些高级的说道。
系统思维,并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事实上任何一个传统文化里都没有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个完全现代化的思想,过去这几十年才刚刚成熟起来。
一:系统思维
到底什么是系统思维?既然古人没有这个思想日子也照样过,为什么现代人应该学习系统思维呢?
人的思维习惯,一般情况下考虑问题,都是只考虑一个东西。
这个工具怎么用,这件衣服好不好看,这个人可不可以信任,这个店铺值多少钱……你把这一个东西搞明白了,问题通常也就解决了。
这个思维习惯非常强大,以至于当我们面临明明是好多东西的问题的时候,也是从“一个东西”入手。
如果非得深入到内部去研究一堆东西,我们又习惯于把这一堆东西的运行机制给归结到一个人身上。比如“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说的都是想让一个人去带动一堆东西,这仍然是“一个东西”思维。
这种把什么事儿都归结于一个东西的思维,我们可以叫做“线性思维”。线性思维很多时候是好使的。比如现在突然爆发了一个传染病,那你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病毒的问题,病毒就是这个坏人。找到病毒的抗体,问题就能解决。
但真实世界并不总是这样的 —— 事实上,真实世界通常不是这样的。
比如说,让你管理一个自然保护区,你要怎么做,才能把它给做大做强呢?保护区里有老虎,有鹿,有草地。
你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当做一个东西。老虎和鹿不可能团结如一人。老虎太多,鹿就会大幅度减少,那是你不愿看到的。可是如果老虎太少,鹿没了天敌就可能大量繁殖,那草地又受不了。你要怎么做,才能让保护区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呢?
这就是系统思维出场的时刻。首先你得把保护区看做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东西。所谓“系统”,关键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大堆东西在一起,而必须是这些东西之间要存在强烈的关联。你把其中任何一个东西弄得再明白也没用 —— 你必须理清各个东西之间的关系,才能解决系统的问题。
线性思维考虑的是一个点。系统思维考虑的是很多个不同的点,以及这些点之间的关系。
二:系统反馈
比如说赚钱。你库存的钱越多,就可以用更多的钱去投资,你投资产生的利润就越多;利润越多,你的钱又会进一步增多。投资 —— 赚钱 —— 投资,这就是一个正反馈回路。反过来说,税收则是一个负反馈回路。钱越多,你要交的税就越多,这样你攒钱的速度就会稍微放缓一点,同时政府还可以用税收给没有钱的人发一点福利,这样贫富差距不至于太大,系统才能持续发展。
“反馈”这个思想古代也有,有识之士能意识到土地兼并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机制。但是,古人常常会因此把富人视为坏人,认为要想解决问题就得解决富人,这就不是系统思维了。真正的系统思维不但要通盘考虑穷人和富人,还得考虑系统中土地、商品、资源、就业、环境等等一系列的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意识古人就不行了。
只有到了现代,我们才有能力去影响一个系统,我们才有机会用系统的眼光考虑问题。
首先你得超越只看“一个东西”的线性思维。很多系统出问题不是因为其中哪个东西坏了,而是东西和东西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反馈回路是系统思维的关键。特别是负反馈回路,它能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如果一个系统发生衰败,你应该首先考察是不是有个负反馈回路有问题。
你会发现系统思维跟现在流行的一些新概念都是有联系的,比如说“涌现”、“去中心化”、“多样性”等等。而在系统思维这个框架下,你也许能把这些概念融会贯通。
三:思考
美国作家,“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Scott Adams)就把自己的写作事业当做一个系统。
“系统”的意思是亚当斯并不在乎某一个作品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收入,他在乎的是怎么让自己的写作系统发展起来。他不停地写和画,他测试各种写作技巧。他积累的系统元素不是稿费,而是技艺和声望。
可以把自己的“运气”当做一个系统去经营。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 也就是大概率能让你“赢”的事情 —— 不计一城一池之得失,不被短期的波动影响情绪,那么长期下来,你就会是一个运气好的人。
所以你看,只要你能意识到系统中有很多很多东西,其中一个单个的东西并不重要,这一点就已经能让你想明白很多事情了。
而如果你有机会做更大的事情,去左右自己之外的系统,那么掌握一点系统思维,对你和对别人,都是幸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