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九讲笔记

第九讲笔记

作者: 刘丽囡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22:11 被阅读0次

     

宏观的三大理念:

人至高无上,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世界

在心理层面上永远没有对错,一切在于对方是信还是不信。你相信你能帮助她又帮到了她,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又帮了她,但的确又帮了她,这就是偶然。但必然性一定大于偶然性。信则灵——宗教

在哲学角度谈的基本原理,对立统一律。矛盾的两个方面,量变质变。我们谈东西都是从宏观到微观,如同记者写新闻稿。从宏观到微观谈理念。对立统一——哲学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和社会心理服务过程中,当你觉得不够顺利时,可能是对立统一方法出了问题,再往前推是人家不信你,也或者你或人家从没把自己当做真正的活生生的人。

理念四:

什么是心理症状?一定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

先来解释与心理学相关的名词。强迫是什么?知道不该但忍不住去做。

强迫症两大主要表现: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比如锁门、洗手)。强迫和反强迫总是同时存在。

我们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提供心理服务,来访进门说自卑,是说症状,我们要想到人家心中觉得自己不该自卑但又自卑、有冲突,所以来找你。

你觉得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来找我们是希望我们帮助他消除掉强迫还是冲突?一定是重复。比如强迫性洗手的人,希望不再洗手了,他不知道重复洗手是因为形成了强迫。我们帮助他消除或打掉他的强迫——觉得我不应该这样做但忍不住这样做、认为我不应该这样想但忍不住这样想——具体服务中如何解决这样的冲突:七八年前接访的女性,搭乘公交车恐惧。方法:带去上公交车,难受三站不难受了下车。

恐惧症有三种:见了人有恐惧——对人的;见了猫狗刀等——特定恐惧;还有害怕场所比如害怕密集环境或幽闭空间。

你能认可你现在有病吗?认可,不然不会大老远来找你。

那你现在就是个有病的小王,是否认可?认可。

你希望过正常的日子还是不正常的日子呢?

谈话过程中用我们的思想把他催眠—感冒的人咳嗽正常。正常的日子就是乘公交车恐惧。

一个有病的人接受了带着症状的自己,就是打破了之前冲突。

理念的重要性:接受自己的症状。有心理诉求的人都不接受自己的问题和疾病,这一点极为重要,当人不能接受自己的问题时,内心一定有冲突,他觉得不该但现实却存在。比如我脸上的色素斑——当我接受了它是我的特点甚至以之为美,接受了——一切的改变从接受开始,从什么时候接受了,什么时候改变就开始了。

减多原理告诉我们的,越折腾越严重。接受了自己的心理症状,症状就会减缓甚至消失。

对于恐惧的治疗方法,满灌或者冲击疗法,还有系统脱敏法。怎样让对方迈出改变的一步,是解决了内心的冲突,不接受病有渴望过正常的生活,就冲突积累了。

科学解决问题思路what-why-how,所有心理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是怎样办,一切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找到是什么。Eg:咕咚来了。奔跑过程中首先要站住才有可能回头。凡事搞清是什么非常重要。三段论推理大前提错了的时候,越走越错。

你需要我帮助你的孩子解决什么问题吗?妈妈说:整天不学习。希望我们消除孩子不学习的重复,但想不到自己内心的冲突来自于自己觉得孩子应该学习。

你的孩子不学习,前天昨天和今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肯定是不一样的、各有哪些表现?

看是什么看不清楚时,就会质问为什么和寻找怎么办。

你对一个人的判断一定要大于对一个人的帮助。当事人没看到自己的问题就会把小问题折腾成大问题。抑郁症和精神病人不冲突,但她们不是我们的直接服务对象。

什么是症状?症状就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什么是强迫?知道不该而忍不住不得不那样做。什么叫重复?不止一次。概念搞搞清楚,看一个人问题表现的形式:强迫和重复,找内心的冲突挣扎和拧巴。

理念五:用求助者的思维方式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一定是无效的。

此话来自于爱因斯坦的名言:用造成问题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是永远也解决不了的。蕴含的几个核心点:求助者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当他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跟他不一样,那么他的想法是什么?学心理必须会转弯。

解决心理问题的目标是有效?有效就是实现目标。有效率就是时间的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能过一个有效率的生活。

有心理问题的人心理问题解决不了,是因为他在缘木求鱼。心理世界存在各种道理世界的荒唐。他在树上钓鱼,你在树下走,他请你帮助。如果你脱了鞋跟他一起坐在树上,那就玩完了,那么我们服务目标就是把他从对方拉下来、带到江河湖海边钓鱼,对自己的起码要求是:不能上树。

再具体点的例子,外地咨询师来观摩,接待求助者录像交流。来访是三十岁男性强迫性思维的,我能帮你什么?答也没什么。求助者强迫性思维的内容为什么1+1=2?2+2=4

短短时间内,求助者已经把咨询师催眠了。求助者在问为什么1+1=2,他往东跑你一直往东跑,肯定就跑不动了。

为什么在社会心理服务中不能轻易回答求助者的问题?如果一个强迫性思维的人问你同样问题怎么办呢?我可以“树下静静看着你”,明确知道对方有强迫性思维,也不会顺杆爬上树。可以不回答,也可以调侃他:1+1真的等于2吗?给他创造改变动机,偷换概念,1滴水加一滴水,一群人加一群人,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总而言之,胡说八道的目的是让他跟着我们思路跑、让他不再他的路子上跑。因为用对方的思维方式解决对方的问题永远是无效的。

现实生活中一个问题常常就是用同样问题的方式维持下来的,例如祥林嫂的不断重复总有人听,需要引起我们高度注意。一听祥林嫂说,直接躲开,尽管不人道,但解决了心理问题,当然有痛苦,但是没挫折没成长——一定学会求异。心理医生就是卖差异、卖信息。例如一家三口夫妻二人带着孩子来咨询

差异提问:头脑中的那些应该

吵架是因为不一致。信息怎么来的?吵架以为着不一致。浑水摸鱼。鱼在水中必须把水搅浑,它才会上来呼吸——创造差异,跟原来不一样。怎样跟原来不一样,找到根儿在哪里。

求助者是怎么想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搞清楚是什么?

你来找我咨询求助,我一般会这样问:有没找过别的咨询师?他们是用什么办法来帮你的?

解构问题也是寻找差异。孩子告诉你他失眠了。

理念六:有效大于正确

生活很有效率时,一定很有目标。目标就是海上航行船的方向,顺利说明他方向感明确。说自己不顺,要问你要去哪里,一定要远离人云亦云的东西,问出方向感。

看起来很忙却是在做无用功,分不开轻重缓急自然一团浆糊。心理助人没有正误之分,只有健不健康之分,有效比正确要重要。

师资队伍中有很多医务工作者还是老师,大家觉得正确和有效哪些重要?正确是第一位的,比有效重要。百年树人,引导方向错了三观不正就毁人不倦了。救死扶伤,必须按照正确流程给病人打针,没脱裤子直接扎进去救命感染了,就是医疗事故必须负刑事责任。

心理助人强调的是有效,它与正确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冲突的。当下门诊上三分之二是孩子的问题,原本神经症相关问题、婚恋相关问题和孩子问题各占三分之一。但目前就是父母常带着孩子因学习不好、不上学而来。怎么让孩子学习成绩提升?一个孩子怎么就成绩不好?必须使用分解技术。可以这样做:成绩不好是结果,结果由过程决定,同样学习时间的情况下,过程由状态决定,状态由兴趣决定。就像看电视,追剧时电视剧还没开播你就复习上集内容了,目不转睛看了两小时后意犹未尽,第二天有人问你剧情一定侃侃而谈。

成绩有三方关注:老师、家长、自己。过程两方关注:孩子和老师。状态只有孩子一方关注。兴趣谁管?谁都关注,也就是谁都不关注。全就是无。

什么是全就是无?凶杀案的犯罪嫌疑人。有没有犯罪嫌疑人?有。谁?所有人都是——跟没有一个样。考试有没重点?全书都是重点就是没重点。

亲其师信其道 ,孩子的兴趣来自于关系。孩子爱上一个老师会喜欢上这么功课。孩子不喜欢这门功课没有第二个原因,只有不喜欢这个老师一个原因。不要忙着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关注他学习状态和追究他学习过程——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跟他的老师搞好关系——这就变得有方向。让孩子跟老师主动搞好关系不容易?想法设法让家长和老师搞好关系,这就变得好操作。

掉魂的故事。信就是强烈暗示——所以有效。迷信不见得无效。

著名的田忌赛马。比赛的目的就是牢记目标——赢。一个五年级倒数第一的孩子放到小学一年级,什么都会,因为他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了。马没换,换的是思维方式和游戏规则,资源没变,牢记目标,调换和重新组合,一定会发生变化。

功能是需要让开发的,让已有的功能在它的地盘上去开发组合,出来更多的功能。

理念七:时间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这个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只有变,时间是最好的心理医生。例子:假若孩子现在走到门口,脑袋撞门额头鼓包,不要关注这包而要关注这包怎么这么多日子里维持下来了。

时间是解决问题的,孩子头上的包就是家长老是揉给维持下来的。

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武器,它每时每刻都存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时间概念如果不强,可能就是在抓瞎。Eg:心因性ED患者的医生,八年没有夫妻生活——用进废退。时间会让心理问题转变成生理问题,就像坐在椅子上多年不动,可能腿部肌肉就发生缩变了。

社会心理服务,必须指向积极正向阳光,别迷信原生家庭,不能给力量的东西不要给求助者——牢牢建立时间概念。它会给我们呈现各样的形态,“过时的人”很多。

十年之前的上海地图现在出差去上海时再用,绝大多数地方就找不到了。地图没变,但现实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头脑中的固化观念固有东西不能随时间发生变化时,很多问题就出现了,老脑筋解决新问题、做不到与时俱进是重要原因。案例:结婚两个月女性的哭诉,男人到外地出轨。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北宋秦观的诗句,千把前年的观念放进这个后现代的时代,爱情观的变化。

什么是固守时间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词:刻舟求剑。打着民族烙印的经典的故事已经嵌入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比讲大道理要好很多。时空一体,当你说李老师你怎么老了时,一定有多日前的相见。

回归场景,看清咕咚。在心理层面上是跨越时空超越时空的,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

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削足适履(普罗克阿斯蒂之床即铁床匪的故事)。理念是很宏大宏观很空的,必须通过对方能理解的鲜活的东西讲解出来,让对方动心、动脑、记住并会应用。

科学层面的四个微观的理念已经讲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九讲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sz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