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流
1.何谓交流?
------人与人之间观念,信息,情感的共享,互换,甚至辩论。
2.是否需要对谈的参与者都有一个对于话题的共识作为前提,才能保证这场交流的通畅?
------视不同的语境,交流背景而定。如果是就一个项目/任务/合作等进行讨论,对谈者之间需对该项目/任务/合作的最终目标有个共识,才能对执行细则进行讨论,否则是浪费时间的无效讨论,然而即便拥有一个对最终目标的共识,对于目标执行过程的讨论, 也可能是不通畅的。如是日常生活的泛泛闲聊,我认为对谈者之间应该形成的“共识”是:对其他人自由表达观点权利的尊重和捍卫,保持基本的谈话素质,不压制与自己意见不同者的观点,而是平等交流,辩论。即便最后没有形成谈话结果的共识也没关系,重点在于对谈过程中,自己是否有受益,是否有互相尊重对方表达不同观点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能保证交流的通畅。所以,在不同交谈背景下,对于“共识”的定义和范围是不同的,不一定单指对于交谈话题的共识。更何况,在于日常交谈中,或许没有一个固定的讨论话题,话题是广泛的,跳跃的,游移的。。
3.通畅指什么?
------在对谈者的感受上,指自己信息的输出不受阻,被倾听,有收到信息反馈,没有被否决。 ------交流双方或几方在话题背后透露出来的价值观上,是相近的,或是冲突不大,所以互相之间的观点都能得到很正向的反馈,互相肯定对方的观点,或许还可以得到巩固观点/立场的补充信息。
4.交流的通畅很重要吗?
------回到第三个问题,倘若通畅是指交流之间存在互相尊重,表达不受阻,不压制,自由表达的话,通畅很重要。这是交流参与者最起码应该拥有的素质。
倘若是指第三个问题的第二点定义,我觉得不是最重要的,除非交流者是想寻求共识,报团取暖。不同的观念交锋,磨合,才能激起思维的火花,真理有时候是越辩越明的,而自己坚持的观点,也可能在这种不通畅的交锋中得到颠覆,或是发散出其它的可能性,对交谈者而言,是一种价值观,思维角度的拓展。
5.只有通畅的交流才是值得追求的吗?
------再次回到第三个问题,倘若通畅是指交流之间的互相尊重,即第三个问题的第一点定义,我认为是值得追求的,因为这是一场有意义的,文明的交流的前提条件。
------如果是指第三个问题的第二点关于通畅的定义,则认为是不值得追求的。因为一昧追求与自己三观契合的人的交流,久而久之,只会让自己陷入思想上的坐进观天,很难有新的思维上的突破。
6.什么叫强行交流?
-------谈话的参与者没有共同话题,或就同一个话题,但是对话者有不同的方向或角度,并且只对与自己角度相近的谈话感兴趣,对与自己角度完全不同的对方不感兴趣,但是双方/多方依旧各说各话,只输出自己的观点,不在意其它方的观点输出。
7.强行交流里面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压制吗?
--------强行交流的对谈中,每一方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成为共识,能说服不同观点的其它方,这种说服本身就是一直话语权的压制,希望自己的“声音”强过对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