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了张静初在上海时装周演讲的讲稿,被她描述的备考情境带回了自己以前备考的类似场景中,那种熟悉的紧迫、焦虑但又充实的感觉再一次袭来。
于是,我一猛子扎进了这场极有悬念的游戏中。从写剧本到排练,拍摄,粗剪完成,十天时间完成了十分钟的短片作业。接着进剧组拍戏,一拍完戏,还剩 26 天时间疯狂地备考托福——
经历了第一次模考只有 84 分的绝望;
也经历了因为压力太大,开始一把一把掉头发的惶恐,那段时间我对洗头都有点心理阴影了,因为在冲掉泡沫的时候,不知道一把又要顺下来多少头发;
还经历了第一次去参加考试,系统出故障怎么都上传不了我的照片,只能打道回府的惊魂时刻……
我的心脏不断经历着各种挑战。
我每天设闹钟来限时练习阅读和写作,洛杉矶的冬天室内挺冷的。每次当闹钟设的时间越来越临近,我感觉自己四肢冰凉,我听见自己心脏在和秒针赛跑,我的头顶开始发热,好像已经开始往外冒水蒸气。我心里很绝望地知道,我又要跟我的一部分头发告别了。
除了复习,我还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完每天的家务。我早上用一个小时准备好一天的饭,半个小时用来洗衣服和打扫卫生,我发明了好几种二十分钟做饭法,卖相一般,但是味道还不错。
终于在集中复习的第 21 天,我参加的第二次考试让我的托福成绩踩线过百。学渣很欢喜,出去跟朋友吃了一顿久违的好饭,然后继续连夜赶工,完成剩下 3 篇的论文。我记得终于把所有申请材料提交完成的时侯,离最后截止日只有两天了。整个备考和申请过程,心情在抓狂,绝望和惊险过关来回切换,绝对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
最后知晓答案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真的长长舒一口气。
而我去年备考的这段日子,虽然很苦,也很焦虑,掉了很多头发,可是我想象了一下我万一被卡在里面,要不断地循环重复,但我似乎觉得可以承受。因为这段日子虽然苦,可它不是恐惧驱动,而是梦想驱动。而我努力的内因,也不再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而是认为自己棒极了,有无限的潜能,我的努力是为了要和那个未知的,更好的自己相遇。
就是这种心境!狠狠共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