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真情诗文读书
桂菊品格 诗意人生--评图书《洪湖细浪:桂菊诗选》

桂菊品格 诗意人生--评图书《洪湖细浪:桂菊诗选》

作者: 仙泉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10:42 被阅读16次

       人已远离江湖,而江湖还有关于他的传说。这是一种人品的最高褒奖。

        诗人臧克家《有的人》有诗句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当我通读完《洪湖细浪:桂菊诗选》这本特殊意义的图书,我深切地意识到,我不是在读书,而是在阅读人生,品味生命的内涵。

        这是一部小众图书,绝不是什么畅销书,也许只有熟人阅读才会理解书里书外的含义。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既是对于一位尊者的“追思会”,也是爱情、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的教科书式的真实版本。其中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文学,而是“历史”、“时代”与“故事”的文本载体。

    逝者赵先桂既是我的“家门兄长”,也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本书的主要整理者与作者谢俊菊女士,则是我的嫂嫂辈分,同时也是我小学、初中时期的音乐老师。两位作者都是我的“山河故人”,是荆楚大地上“诗意栖居”的典范。

    八月桂花九月菊,都是清香型、高洁型的花。“桂冠诗人”这个称呼,说明以“桂”为名颇为不凡;“黄金甲”则是对菊花的最高赞美,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杀”,那些妖艳的花朵们早已枯萎。桂菊为伴,真是天生的神仙伴侣。更加令人赞叹的是,他们都是颜值高、才华高、品德高的“三高”人士!再从姓氏文化的角度来看,赵姓的赵先桂老师也是赵宋“皇室后裔”,他的文采气度绝对是宋朝文脉遗传;谢姓的谢俊菊老师则具有东晋谢安一族的流风余韵,显然是名门之后的先天禀赋。

    为了让更多“局外”读者加深了解,我再解读一下与书有关的“洪湖”、“松滋”。洪湖,因为歌剧、电影《洪湖赤卫队》以及那首“洪湖水浪打浪”歌曲而名闻遐迩;松滋,有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洈水”水库与“白云边”美酒,也是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乡。本书的作者赵先桂老师是松滋男儿,谢俊菊老师是洪湖女儿,都是荆州的人物。在以前,跨县结婚是不多见的,而他们俩结下的姻缘,则与松滋人才为洪湖所用直接有关。最后,洪湖女儿成为松滋的儿媳。我印象最深的是,谢俊菊老师的两条又黑又粗的长辫子,简直是横扫松滋,是最美的风景;她与松滋不同的乡音,也是她的标配。我们都敬慕他们!

    再来看本书的几个亮点吧!

    如今“国家相册”成为传播品牌,那么这本书的“家庭相册”与“友情相册”则大大提升了图书的“可视性”。这实际是暗合了图书出版的一个趋势,影像文化开始进入出版领域。当下不少图书配有二维码,读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观看相关视频。那么,大量配图,也能增添文字之外的信息量,并可以缓解读者的阅读疲劳。这些图片,把两位老师的青春与爱情、婚姻与家庭、友情与社交等真实生活场景呈现出来,非常有吸引力。特别是那些老照片,带有时代印记,十分珍贵!

    该书收录的诗歌作品,有很多具有六七十年代的社会背景,语言风格与思想情感都有那个年代的特点。在我看来,一是纯真,一是真挚。如果以今天多元的价值观来审视,也许会觉得他们太执着了。诗无达诂,何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改革开放”以前那些年的生活与心灵。阅读“前三十年”的作品,也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比如赵先桂老师的“马雅可夫斯基”式的“阶梯式”朗诵诗《党的颂歌》(1961年)就有时代特征。我们不要用“朦胧诗”的标准去要求革命的朗诵诗。我们最感动、最欣赏的,当然还是赵老师青年时代的一些“爱情诗”,有很多“金句”让人叫绝。比如“这是为什么—当你的倩影一落入我的眼帘/抹不掉啊/就像刀切流水/止不住在脑海里浮现”(《为什么》);“啊!啊!……信纸/青春的光照耀着异香扑鼻的乐园”(《读菊信随笔》);“夜风的裙边/在我们发烫的脸上轻轻地糅擦”(《夜》);“我愿啊/我愿桂菊两朵花—生生世世相依齐放!”(《认识了你》);“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尽在我俩的牵手中回答”;“谁道人间无真爱/桂菊连理永开放”(《抒怀慰菊二首》);“秋至荷凋菊怒放/傲寒斗霜飘馨香/幸采此花心上栽/慰我平生向未来”(《思菊三首》)。这些诗句,表达的是真爱无价,感人肺腑。书中也收录了谢老师的情诗,为给读者留下悬念,兹不赘述。

    最清新可喜的一组诗歌,应该是洪湖女儿谢老师的关于洪湖的组诗。这使我有发现新大陆的感觉。真人不露相,我以前的确不知道谢老师居然会写诗,而且还写得这么好!请看《捕鱼者》:“他那紫铜色的脸上/藏不住欢乐的笑容/起网的鱼儿蹦跳着/挤满了金色的船舱/驾船姑娘的歌声/在水波粼粼的湖上飞扬/笑红了脸的朝阳啊—忙把湖面当作布纹纸/抢拍下这动人的晨捕风光”。如此形象生动、充满想象力的诗歌,完全不输于那些名家名作!还有《打水草》《湖滨姑娘》《姑娘的心愿》《湖滨的除夕》等等,均可谓佳作。至于《插秧组曲三首》等歌颂劳动的诗歌,也特别“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十分可贵。

    其他内容的作品,包括一些儿歌、歌词、对联等,也值得认真品读。

    最后,我要向读者们介绍的是两位老师的教子成果。他们养育的三个儿子,都走上了专业道路,在各自领域成为佼佼者。这方面的内容,在书中也有体现。

    读书就是读人,也是读心。这本书,我读到了满满的爱心。

    2018年10月31日写于北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桂菊品格 诗意人生--评图书《洪湖细浪:桂菊诗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vt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