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亦称上巳节。上巳节,最初是指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因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后代便沿袭下来。
在古代,上巳节主要的活动是临水袚禊、祭祀高禖、踏青春嬉、曲水流觞。
祓禊,即春浴,是到郊外水边洗濯,去除宿垢,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有祈福的寓意。据记载,我国春秋时期已经有了这一活动。如《论语》中,孔子与学生谈起各自的志向,学生曾晳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曾晳追求的生活,也是孔子所赞赏的生活情趣。文中所描绘的在暮春时节,到沂水中沐浴,就是上巳节的祓禊活动。
上巳节是春浴日,也是祭祀高禖的日子。禖,是求子所祭的神。高,通“郊”。高禖,即“郊禖”,是到郊外祭祀禖神。最初,在母系氏族时期,女娲是人们祭祀的高禖神;到了父系氏族时期,伏羲成了人们祭祀的高禖神。现在,大小道观里供奉的送子娘娘,其所掌管的应该是古代禖神的职责。
上巳节是祭祀的日子,也是踏青嬉戏的日子。人们临水而行,踏歌起舞,少男少女则借此邀约相会,互诉心曲。《诗经 溱洧》中记述:“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春溪涣涣,春波滟滟,少男少女在河边上持兰草祈福,赠芍药示爱,两朵不同的花,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
“曲水流觞”是上巳节的又一活动,是在弯曲的水流上搁置木盘,盘中放置酒杯,酒杯随水流而下,到谁的面前,谁就取下来喝,以祓除不吉利。这是既能饮酒又能祈福的一项活动,是文人墨客的最爱。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文中的”修禊”、“流觞”记载的就是上巳节的两个活动,“兰亭祓禊”也因此成为后代文人追念的盛事,成为吊古怀今诗中的一大典故。
现在,上巳节的传统早巳在历史演变中被人们遗忘,所幸的是人们还记得三月初三这个特殊的日子。今天早上,小区一位邻居送给婆婆一大袋野生荠荠菜,说是三月初三用荠荠菜煮鸡蛋,可以治头晕。婆婆一下子煮了九个鸡蛋,又寄寓了它长长久久之意。这也算是对这一浪漫日子的尊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