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份月度例会,开得时间很长很累也并不愉快。会议结束,龚小姐提议一起去吃顿好吃的吧,刚好今天入伏。
餐厅名字很有意思,叫蟹后。距离会议地点也就1.8公里,她一一问到,结果一行参与的有六人,她们骑自行车,我开车带珊珊。
我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最挑食谁点菜。因为她吃的我们都吃,她不吃的我们也都吃。于是,这个重任再次落在了龚小姐的头上。
当然,龚小姐也是公认的会点菜的人之一。今晚有虾有蟹,有肉有酒,有朋有友,也有饮料和汽水,都齐备了。且买了招牌双拼的套餐,一锅红烧蟹一屉蒸虾。还有其他一些经典菜品。
蟹极鲜极甜,吃完加了一盘烫过的热干面,一股脑儿拌进去,根根满蘸蟹汁儿,挑一筷到碗里,极美味,涛哥惊呼,好废酒。我则想起了长安镇的那碗面。
长安在中国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名字。比如东莞曾经的轻工业长安镇,以及海宁的长安古镇。当然还有那个更重要叫做长安的唐朝盛世名城。
而我要说的长安镇是海宁的那个长安小镇。毗邻杭州下沙。那时候住下沙,经常沿着钱塘江跑步,跑着跑着就跑到了长安镇境内。杭州东站过去,城际地铁半个小时就可以到长安镇站。
真正去长安镇是个冬天,万物飘零萧瑟的一个周末,特别想出去走走。刚好32号有海宁海塘骑行的行程,于是报名前往。
走过海宁很多地方,包括长安镇。公庆街是长安镇上一条充满烟火气的生活街道,一侧是河一侧是居民区,街上有一家旧书店和老理发店,可以翻翻旧书。
公庆街走到头就是虹桥,如虹横跨上塘河而得名,是一座花岗岩砌成的单孔石拱桥,距今有一千多年了,现在人们还是正常在上面行走。
右转进入庆宁街,一整个水乡生活街区,沿着河岸有台阶可以下到河边,顺着公庆街会路过长安闸旧址,是我国重要水利系统。
别看它小小个,兼顾了引潮行运、蓄积潮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在唐宋时期代表了水利航运设施的世界领先水平。
庆宁街走到头走到头左转,就可以走到东街,连着中街可以一路走到西街。大街都是青石板路面,两边是店铺。店铺的上面或者后面,就是店主的家了,能感受到江浙的商业气息从唐宋时期延续到了现在。
还去了南厢关,在海塘上骑行了,也去了钱塘江最宽阔的江面上吹了海宁的海塘风。晚上路过长安镇烟火一条街,只为寻觅一碗好吃的面。
据说最好吃的面是梭子蟹烧面。但特别奇怪的是,我至今怀念的认为最好吃的面却是宁城洪武路上的肥兄家的面。可惜在我离开宁城的那个月,关门大吉,再无踪迹。
去长安镇那天其实从早上开始就已经有身体不舒服的迹象,都几乎没怎么吃过东西,当然除了水果续命。所以当天的美食之旅我就是每样尝尝,包括最好吃的长安镇的红烧梭子蟹炒面。
每个人吃得面前的盘子都空空,就我面前梭子蟹全没,面还剩一半。被玉祁大哥大叫可惜暴殄天物。
那天一个人报名的也没什么朋友,等面的过程中,一个人缩在面馆的角落,在微信读书上读讲历史的王老师的《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长安镇回杭州的当天晚上我就生病了。连续请假3天完全上不了班的那种。沉沉睡三天喝了三包999后,竟然可以自行出门去开会。
应该是在出发长安镇之前就有感冒的迹象。所以那碗蟹面虽说极其好吃我却貌似没有品尝出蟹的鲜与面的柔。
今晚再次吃蟹面,夹着比较废酒也废饮料的面,我却莫名忆起那碗长安镇的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