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支付宝到账十−−万−−元……您的支付宝到账十−−万−−元……”支付宝一直在进账,电话那边却还没有人按下接听键。
嘀……提示通话键被按下。
“喂,大姐。”话筒透出弟弟一如既往的轻松愉快,我也不由自主地跟着高兴起来。
“我的支付宝都到账好多个十万元了,你才来。”我快乐地数落他。弟弟照旧来个“呵呵。”
“有两件重要的小事要告诉你。一是有好消息分享,另一个是有关写作的难题要跟你探讨一下。”
“什么好消息?”
“好消息就是我终于攻克了写作道路的第一个关卡,写不出来的难关初步通过。”我难掩心中的兴奋,迫不及待地向弟弟炫耀。我知道在他这里,永远能得到小学生般的待遇——被表扬。
“很棒!”如我所期,他真诚爽快地送来称赞。
“怎么解决的?”
之前跟他说过,我初学写作,总感觉可以写的念头很多,但是每次下笔都是写到一半就陷入混乱,抠不出内容,文章常常半路夭折。偶尔侥幸凑出一篇几百字的文章,也已经掏空脑袋,倾尽所有。
“我之前写文章只关注怎么写好,怎么用词漂亮,却忽略最关键也最基础的一步:就是得先把发生的事情完整记录下来。没有事情在,那些美丽漂亮的装饰没地方摆啊,所以就写不出来了。”
“Bingo!”弟弟打了个响指,接着把我发现的秘密抢先说出来:“先把身边发生的、或接触到的人、事、物用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下来,像写日记那样放松,就不会因为感到压力而写不下去。”
“对啊对啊,我的第一关就是用这个方式解决的。记录以后加以整理、修改就可以成文了。跨过这个门槛实在太重要了,它关系到我能不能往下写。我终于不用被卡在门外了。”我长呼一口气,心头大石终于落地。
弟弟秒变老师,好像知道很多:“你还可以建立一个素材库,把看到、想到的记录之后存到那里,就可以累积越来越多的素材。”好吧,我承认他知道的比我多得多。谁让他学什么都要深入钻研呢。
“这个好说。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跳过素材库,直接跟他摊开我的想法:“我发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人的外在追求都离不开权力、财富和爱情。目标只有三个,但在为其奋斗的曲折过程中却没有任何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完全相同。太神奇了!”
“所以呢?”
“只要深入体验,细致观察,生活中到处都是故事。人生本来就是故事,所以我想练习写故事。”弟弟经常说人类的大脑爱听故事,无论是销售、广告还是其他,都是从故事开始。“人生本来就是故事”也是我套用他的。
“很好。故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原型,很多作家的作品也反映自己的人生经历。甚至作品里面的角色塑造都以身边认识的人物特点为参照。写故事很有趣。”无论我想做什么,他都是支持的。对他来说,人生就是体验。
“那你说的重要问题是什么?”弟弟问。
“可是我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抛出困惑:“我的生活轨迹就是三点:学校、市场、家里,平日里做的事情重复且单调,怎么取材编出起伏跌宕的精彩故事?”
“那些创作故事的作家脑洞真的太大了,什么妖魔鬼怪的角色都塑造得活灵活现,情节也离奇古怪,都远离实际生活十万八千里了。我很好奇作者是怎么做到的。”我把羡慕嫉妒恨都表达出来了。
“你知不知道富兰克林?”弟弟突然问。
“知道,隐约记得是某国的政治名人。”我如实回答,咱要解决的是故事写作,他提政治人物做甚呢。
“他也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似乎看透我内心疑惑,解释道:“他在练习写作时用到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模仿写作。选⼀篇熟悉的⽂章,根据内容总结出文章摘要。然后根据摘要,自己重新把它写出来,尽量与原⽂⼀样。写完后再与原⽂进⾏对⽐和修改。”
我不是很明白:“你是说要我练习复述故事?”
“我再给你举一个例子。”他没有回答我的问话,转而继续说:“你想做番茄炒蛋,但是不会,便去看妈妈怎么炒。你从妈妈那里学会自己炒,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自己喜欢的调料。”弟弟在电话另一端询问我有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哦,我知道了。你是说我熟悉别人写的故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后可以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把它模仿出来,这样那些角色也是经由我的脑子创造出来的,经过练习就能用我的方式创造故事、塑造角色了。”我总算不会一头雾水了。
“对,这也是一种刻意练习。你可以先从短故事开始练习,没那么吃力。”
“我再给你一个绝招。”看我已经明白要领,弟弟进一步说:“就是先死后活的学习秘诀。”
听起来怪神秘的,像失传已久的武功秘笈。我屏气凝神,静静等待他接着说下去。
“先死记硬背,再灵活运用。这是上中学时政治老师给我们介绍的一种学习方法。只要把课文通篇背熟,无论考试还是写作文,自然会灵活运用,一路过关斩将。那时我们班就是用这种方法取得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他越说越起劲儿,得意洋洋。
“大学非英语专业要考四六级,很多人会从背单词、注重语法,区分介词等各个方面进行应试技巧方面的学习,我则把先死后活的方法应用起来。先背熟每篇精读课文,随后再了解一下语法及时态的知识点,便顺利通过测试。”
他这么一说,我的思绪也被拉回学生时期。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为了解决作文难题,便让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意欲通过多写多练提高同学们作文水平。
几周实践下来,他发现大多数同学的日常记录都变化不大,没有新意。我还记得他拿着我交上去的日记本说:“为什么你写的内容不是打羽毛球就是跳绳?”“老师,我们平时就是玩这些啊。”不然写什么呢?我很纳闷。
隔天他找来一本优秀作文选,宣布把每天写日记的任务调整为每天背诵一篇作文,日记改为周记。
经过一个学期的优秀作文背诵,同学们写作文再不需要抓耳挠腮,我的周记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看来弟弟说的“先死后活”真的管用。
“你可以找一些经典故事试试。或者是你感兴趣的,或者是已经被社会认可是比较优秀的,把它们看熟,达到对每个故事情节了然于胸,甚至会默写出来。累积多了,就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到故事创作。坚持下去,创作的源泉肯定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弟弟建议我去尝试。
累积得足够多,创作灵感才会源源不断流淌出来。《写作大师培训班文集》里,静迎老师的《合理运用写作公式》浇花的例子也是表达这样的意思。
她给花浇水,第一桶水注入,花托上没有水渗出来;第二桶水注入,依然没有水渗出来;补上第三桶,花盆的水终于满了,浇透了,水才从土壤缝隙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由此她总结出写作的心得:输入+思考=输出。那么对于初学故事者来说,多读经典故事,输入足够多,脑袋里装满它,也会流淌出来。
“先死后活”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写作,其他事情也适用。
记得初中数学有很多题目不仅需要用到公式,还要灵活运用变型才能解答,公式没有熟悉的话那些题就成了难题。后来我把公式背熟,牢记于心,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便是送分题了。
弟弟也说他大学学编程时最难的就是算法,但当他把算法都默写出来之后,编程技术简直一日千里。
“嗯,谢谢你给我带来这么重要的写作秘笈。现在知道方向也有了方法就好办多了,接下来就只需要沿着这条路行动起来。”第二个关卡总算通了,我由衷地感谢弟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