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散文
儿时的游戏 为课堂增活力

儿时的游戏 为课堂增活力

作者: 孔繁竹 | 来源:发表于2022-04-25 21:44 被阅读0次

            (一)游戏的理论

游戏的理论分为早期游戏理论和当代游戏理论。早期的游戏理论以霍尔的复演说、席勒和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拉扎勒斯和帕特里克的娱乐放松说;当代的游戏理论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这些观点中,我比较欣赏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认为孩子做游戏也是一种学习,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中国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活动形式,它具有社会性,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既可以体验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又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儿时的游戏

上世纪的70年代的农村,孩子们的游戏内容是单调的,至今还有记忆的有:丢沙包、吹泡泡、跳马、捏泥人、踢毽子、跳格子、捉迷藏等,而我最喜欢的游戏却是跳格子、捏泥人、捉迷藏,想着儿时那一个个云淡风轻的日子,哪一个个静寂的夜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给我留下了无限的乐趣。

    (三)教学实践中的小游戏

作为老师,教学环节中,插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视频,安排学生做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孩子们身心愉悦,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比如让孩子们演情景剧,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给孩子们讲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而我儿时玩的游戏与所教学科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偶尔也可以小试牛刀,比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时,为了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就把我儿时喜欢的“捏泥人”搬到课堂上来。当孩子们又崇拜的眼光看着我手中的作品时,我也很自豪,这样,不用深入的讲解,就可以增加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再比如,大课间,为了让孩子们加强锻炼身体,特许孩子们玩“跳格子”的小游戏,这个小游戏活动不太剧烈,但可以让孩子们身心得到活跃,看着孩子们认真做着每一个动作,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记忆,享受着那份很美好的回忆。

总之,我会尽量选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玩中感受,在趣味中悟出所学的道理,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和谐。

相关文章

  • 儿时的游戏 为课堂增活力

    (一)游戏的理论 游戏的理论分为早期游戏理论和当代游戏理论。早期的游戏理论以霍尔的复演说、席勒和斯宾...

  • 你的身体 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希望2018能找到儿时的活力。

  • 儿时的游戏

    儿时

  • 儿时的游戏

    我的儿子今年方才三岁,整天抱着Ipad玩游戏。托马斯小火车比赛,鲨鱼游戏,汤姆猫。我怕他眼睛看坏,时常带他出去,骑...

  • 儿时的游戏

    找乐子是人的天性,总是极尽所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物质条件下创造乐子。对孩子来说,没有生计的忧虑,若不是被逼着坐在课堂...

  • 儿时的游戏

    现在的孩子真可怜,除了平日里上课不算,双休日还要上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的,好不容易有个节假日,爸妈带着去看看油菜...

  • 儿时的游戏

    夏至后一个晴朗的早晨,迎着扑面而来的凉爽,办公室一行几人在升完旗后闲聊孩子的成长。 宋姐说家里孩子昨天干了一件大事...

  • 儿时的游戏

    在六七十年代,农村的生活很苦,但农村的孩子们依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 跳房子 “跳房子”一词,是我进城以后才知...

  • 儿时的游戏

    现在的小孩子只能玩玩具或者去游乐场,最差的是盯着手机和PAD玩游戏,看视频。记得我小的时候,玩都是到外面去或者到田...

  • 儿时的游戏

    文//幽兰 很怀念儿时的游戏 最喜欢玩老鹰抓小鸡 每当夜幕降临时 几个小伙伴 总会在明亮的月光下相聚 那时 我们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游戏 为课堂增活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yq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