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糖的历史文化

作者: 可爱的猪妹妹 | 来源:发表于2022-01-12 17:59 被阅读0次

    朋友说,女人爱吃甜食,是因为心里吃的苦太多了,需要靠甜度来滋润心田。

    甜食,

    可以是不同口味的奶油蛋糕;

    可以是放在橱窗里美味诱人的甜甜圈;

    可以是边追剧边解乏的蜜饯小零食;

    还可以是一块简单的小冰糖,因为它是我品尝中药苦涩后奖励自己的“安慰剂”。

    糖,

    是我自记事起,第一个觉得有幸福感的食物。

    也是让女儿吃药的“一大法宝”。

    虽然是小小的一颗糖,却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

    01

    糖的解释是: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碳水化合物。

    糖的种类有许多,比如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等,其中只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基本的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而早期的糖,如饴糖、蔗糖被大家所认知,其中饴糖占很大的比重。

    远在遥远的西周年代,就有了属于饴糖的神奇传说,是被认为世界上最早制作的糖。

    饴糖是以米(淀粉)和以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成为我们大众所熟知的“麦芽糖”。

    麦芽糖的黏稠性,让它在众多糖家族里出类拔萃。

    小时候,经过巷子里的老爷爷,常常手推小木车,嘴里喊着“捏泥人喽!”,那其实是用麦芽糖和蔗糖制作而成。

    时至今日,那声声苍老的叫卖声,还在脑海中停留,甚至成年后,经过街边有手艺人的地方,不免驻留片刻。捏泥人的技术也从传统手工业到如今发展迅猛的机械制糖工艺。

    唯有儿时曾出现的齐天大圣,小白龙,小兔子等,才会勾起我们童年的回忆和购买欲望。

    02

    关于蔗糖,你肯定想到了水果店旁边,好几根长长的甘蔗。

    炎热夏天,汗滴浸湿了衣物,但只要看着老板砍蔗,手起刀落的利落劲,袋子里结结实实的甘蔗段,再不经意的咬上一口,瞬间甜香的美味,充斥味蕾,那是水与糖的完美结合。

    一个字,爽!

    可你对蔗糖,又了解几分呢?

    蔗糖的出现,出自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呋陀经》和中国的《楚辞》。

    屈原的《楚辞·招魂》中记载着:“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甘蔗汁。

    蔗糖的发源地,来自印度及中国,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国。

    唐宋年间,公元657年,唐太宗率手下学士,出访印度,学习熬糖法。之后,就有了属于糖的梦幻鼎盛期。

    自唐宋以来,手工制糖业盛行一时,当技术得到相应成熟的发展,慢慢有了白糖、冰糖加入糖类大家族。同时,还有一些制糖著作,被民众广泛流传。

    比如,北宋王灼撰写的《糖霜谱》,是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全书7篇,讲述了中国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设备、工艺过程等待详细记载。

    我国伟大学者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中,也写关于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比王灼写的书更为全面、详尽、系统。

    有了古人的考察与记载,有了技术研发,制糖业在唐宋时期,蓬勃发展,销量远在波斯、罗马等地,近到全国,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

    03

    传统手工业制糖转变为中国机械化制糖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机械化制糖的酝酿、探索时期。虽然全国兴起制糖热潮,但没有形成完善的机械化制糖工业体系,还处于萌长阶段。

    3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限制洋糖任意进口,保护国内糖业的发展。

    1933年8月至1936年1月,在檀香山铁工厂、捷克斯可达厂两家厂商的承包下,在广东建成了6座机械化制糖厂。机器设备全部由外国进口。广东成为当时全国机械化制糖业的重要基地。

    之后其他地区也纷纷效仿。但由于战势复杂,工业力量薄弱,刚办的机械化制糖厂,还没得到投入产出的汇报,就默默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1949年后,才有了真正完善的现代制糖工业体系。

    在大家共同努力的作用下,全国机制糖厂由1949年的3家增加到2000年的539家。

    2000年我国糖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国家拿出120多亿资金关闭破产150家制糖企业。全国糖厂由539家减少到359家,保留制糖能力780万吨。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

    2002-2003年,全国共有制糖生产企业(集团)213家,开工糖厂315家。产糖量超过10万吨的糖业集团已有20个,合计产糖670万吨,占全国产糖量的67%。

    04

    没有想到,

    一颗小小的糖,竟然有着如此漫长又曲折的历史长河。

    其实,世界上很多看似微小,不受重视的事物,都是经过历史的千锤百炼,许多人无怨无悔的付出,用知识的力量指导实践,用顽强的意志促成工艺的推进,用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开出繁荣的花。

    眼前这颗彩色的糖,不仅是我们年幼时的童年似水年华,更是承载了每个年代兢兢业业付出汗水和辛劳的历史英雄。

    当你搜索关于“糖”的关键词,只需花几分钟,就能浏览属于它的历史文化,了解它的溯源。但编织它的过程,是无法常人所能描绘的。

    一颗糖,犹如一颗小小的种子,经过四季交替,阳光沐浴,雨水浇灌、风雪侵袭,顽强拼搏,慢慢长成一棵苍天大树。谱写属于它的美妙乐章。

    我们,一个普通人,面对人生的困难、坎坷、意料之外的瞬息万变,又怎么能向命运低头?

    我们是宇宙万物中的渺小生物,却仍要像一颗糖那样,活成骄傲不屈的样子!

    PS:以上关于糖的历史资料记载都来自百度百科。特此声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颗糖的历史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bw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