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语文老师误导了你!
过程
这五天,完成了五个作业:好文分享、短书评、时间管理、读书技巧、刻意练习。整个过程带给了我很多思考。我平时是一个爱好读书学习的人,有不少的知识储备。在看到标题的那一刻,我基本上已经反应出要找的素材在哪里,所以按照我的想法,完成这五项任务,应该不会太吃力。
可是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第一时间反应出了我要找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哪里,但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回看,在找寻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始料不及的问题。比如读书技巧任务,读书技巧我推荐的是何帆老师发在得到专栏上的读书六招。我开始以为只是翻一下手机的事情,但实际上,由于我的手机、手机号都换掉了,无法登陆,只能等到晚上回家的时候再翻。浪费了本来可以用来酝酿,思考的一下午时间。
更让我惊讶的还在后面。师老师对这次的作业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找到素材,贴在上面,就算过关。但我不愿意像师老师说的那样,只把素材贴上去,我更希望用自己的语言把素材的精髓复述出来,这样更能锻炼自己。可是当我下笔的时候我才发现,复述远比让我原创一篇文章难得多。在整个复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需要回看,默读,理解素材,这几篇短短500字的文章,每一个都花了我两个小时以上。
最让我震撼的是,在费尽心思的写完之后,我发现我对书中所有的观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在实际应用中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实质的好处。还是拿读书技巧举例,完成文稿后,一拿起书,我就会很自然的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这本书跟我之前看过的哪本书有联系。
仅仅因为多问了自己这一两个问题,我把睡前读物从白天读不完的经典著作,换成了不费脑子小说。结果就是这几天的睡眠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
收获
这一趟检索资料之旅,几乎是给我一个机会自我反省。当然我的收获还不止这些,这是我第一次深刻的意识到,对于写作而言,收集素材是有多么的重要。
刚刚仙去的李敖,读书的时候会根据书的内容,用剪刀把书剪的七七八八,然后分类贴在笔记本里,需要的时候随时抽出来用。在得到上开专栏精英日课的万维刚老师,会把每天看到有价值的内容直接放在印象笔记里,需要的时候利用软件提供的强大搜索功能直接搜索。而我此次报班跟随的师老师,有六个专门为它收集素材的助理。
但我印象中,我小时候语文老师在授课时,最多只会告诉你要做摘抄,而如何读书,如何分类,如何选书,却几乎都没有提到过。大部分教人写作的书上更会直接用一句话带过,多读,多看。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当你真的开始输出的时候,会发现只多读多看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快速有效的输出,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管理好自己的知识储备。就好像我们做生意发货,如果你的仓库里连货架都没有,货物堆积如山,那么根部不可能第一时间把货物发出去,给你再好的货品,生意也做不起来。
对素材疏于积累和管理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对已有知识的把握停留在了表面,甚至仅仅是看过,知道有这么个东西而已。我在检索资料的时候都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我要找的是什么,可是理解并复述都花了我相当多时间。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我刚开始对这些素材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道标题,了解大概意思上面,谈不上深刻的理解,更不要说应用它们了。
感悟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常态。游戏,电影,短文,标题党文章,越来越多的商家本来就在通过各种手段抢夺我们的注意力,在生活中这些纷纷扰扰因素的干扰下,我们很容易焦虑,浮躁,成为环境的附庸,失去自我。
这次的搜索任务让我意识到,如果你想要避免迷失,进而驾驭自己的生活。那么深度有效的管理自己的知识,就是最好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