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21天”
任务:2020年06月07日至08日,每日完成一张知识图卡以及100字以上知识笔记,于每日零点前群内打卡。
结果:已按时保量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21052/a2183086dc29f21d.jpg)
在得意时先加点鞭策
- 图卡质量不是每一张都很满意,有些地方逻辑不够顺畅,内容不够精炼,需继续迭代;
- 打卡时间除少数几天外多数是在深夜完成,而且制卡时间基本超过2h以上,需要提高做图效率;
- 作为数据统计官,除了优化统计表和数据之外,应该能多做一些“告警”的工作,比如发现有小伙伴打卡出现问题(无图或字不够)时,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或许有些小伙伴就不会离开集体了;
- 小伙伴们的群内分享都很棒,但常因为时间的原因,不能及时参与内容分享和互动,没能给予小伙伴及时的反馈,反馈也是学习的过程;
- 储备存量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自己始终没有能做好哪怕是提前一天的存量,所以时间管理上还需要多学习;
唠唠这21天的小确幸
【关于制图】
- 不再闷声想着憋个大招,只需要每天读一章内容,输出一张图卡,都是收获;
- 慢慢建立节奏感:
- 输入到输出:看书——划线、记笔记——抓取关键点——梳理逻辑——做知识笔记
- 制卡过程:提取元素做母版——构建框架——选定主要元素(字体、形状、颜色等)——放入每日提取关键内容——调整逻辑、局部优化
- 在知识图卡制作过程中,将所理解的知识点不断重构,根据新的思考迭代卡片;
关于制作卡片时,纠结是遵循作者愿意还是按照自己理解去呈现?
我以为在自己没有太多积累和成熟想法的时候,那就按照作者的原意来呈现吧,首先去理解然后再升华。可以去加强自己关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但其实也不必着急地想去表达自己,时候到了,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慢慢都流露出来了。
【关于观察】
-
我以为的原来都不过是错觉
原来我以为自己会思考,看了很多小伙伴的文字后,我发现自己的思考都那么浅薄;
我以为自己是善于总结的,看了很多小伙伴的分享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仅是归整而已。 -
能立即上手易操作的内容才是更有用的分享
以前喜欢看听一些关于大道理的学问,以为听到看到就是学到了。然而可以实操践行的学问远胜过泛泛的空谈,而且其实自己也是更喜欢的。
世间大多的道理原本就是相通的,哪怕是刷碗这件事,只要思考到位,里面也有一套通用的模块。 -
酒香也怕巷子深
有时候内心会拒绝把作品分享到圈里或群里,不是怕人有什么好东西被人学了,而是怕不够好而丢人,即便根本没有人会去指指点点,但总会不自觉去脑补那些被吐槽的画面。
试过一次提早做好了卡片在简书发布,没有投稿有没有在群里分享,然后到很晚再去看,阅读量是零。那一刻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观念都太陈旧了,在这个如此快节奏的时代,寄希望于有人能发现自己的那一点点闪光点,太天真了,即便有,估计也是很多年后的事情,我真的要等待那一天吗?no,厚着脸皮也要分享出去。
【关于伙伴的力量】
特别认可sunny小伙伴分享的一句话,人情的温暖 * 团队的力量 = 更强大的彼此。
如果没有21天共修营的规则,或许这21天又是一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自娱自乐;
如果没有群内小伙伴一起共修,我大概不会看到自己与优秀之间的差距;
如果没有小伙伴、同桌、营长等人的鼓励和陪伴,或许我不会每天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做图了;
感恩遇见。
寄语
21天虽有些许成长,但远还不够。
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去迭代作品也迭代自己,精进自己。
期待更美好的相遇、陪伴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