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经常会提到一个叫“福气”的概念。
但是,到底什么是福气?或者说,福气从何而来?却很少有人讲得清楚。
如有人说,福气就是有钱,也有人说懂得享受就是有福气,还有人说长寿就是福气,甚至有人说,儿孙孝顺才是真正的福气。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
为什么?
因为以上所说,最多只能算是福气当中的某一个面或者几个面,而不是福气本身。
言外之意,真正的福气其实另有所指——所谓福气,其实“量、德、漏”三者有关。
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是搞不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就很难真正理解“福气”二字。
以下我们从“量、德、漏”三个方面来继续探讨“福气”二字,即:
一、量
所谓“量”,其实是指心量、度量,就好比一个杯子一样,杯子越大,能装下的水就会越多。
而心量越大,其福气自然就会越大,正所谓“量大福大”就是这个道理。
言外之意,一个人的“量”大,才会有福大,而小肚鸡肠的人,自然就装不下什么福气了。
从另外方面讲,厚德载物,心量大才能厚德,厚德才能载物,“物”在这里指的就是福气。
所以,一个人只要心量大,自然就会有福气,否则看谁都不顺眼,或者遇到一些不如意之事就怨天尤人,当然不会有福气了。
二、德
“德”指的是人的德行,所谓“行善积德”,就好比往杯中加水,否则,若是没有水,杯子再大也没有用。
这就是“德”重要性。
所以,人若是想有福气,就需要“行善积德”,当“德”积得越多,福气自然就会越大。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有些人经常行善,却百病缠身,没有半点福气,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有些人虽然做了很多善事,但有可能他的“杯子”小,或者损漏大,入不敷出,自然难有福气。
言外之意,就是行的善、积的德,还不够之意。
三、漏
“漏”在此,是指人的缺点——缺点越多,或者做坏事越多,漏洞就越大,就好比杯子漏水,漏洞越大,流出去的水就会越多。
在现实生活当中,经常听到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所谓“修”,大致有两个目的,一是止漏,即堵住漏洞,二是行善积德。
也就是说,只有把“漏”给堵住了——磨平自己身上的缺点,就自然会有福气了。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其实正是我们为什么讲人的福气,与“量、德、漏”三者有关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