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有职故实碎碎念 其之二 堂上公家的门第(中世~近世)

有职故实碎碎念 其之二 堂上公家的门第(中世~近世)

作者: 肇英 | 来源:发表于2014-07-07 12:48 被阅读224次

    堂上公家门第高下趋向稳定和明确化始于镰仓时代,完全确立则要到江户时代中期。 

    似乎一直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堂上公家门第的高下,是单单根据摄关、清华之类这一家格的高低而定,然而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于是试图浅略地说明一下。   

    具体而言,堂上公家的家格分三种:   

    一、也就是最常见的划分法。   

    摄关家   

    清华家   

    大臣家   

    羽林家&名家   

    半家   

    共分五个档次,其中“羽林家”与“名家”同列,属一个档次。   

    二、设立时间划分法。   

    旧家   

    新家   

    安土桃山时代之前设立的,为“旧家”;安土桃山时代之后设立的,为“新家”。   

    三、禁里小番划分法。   

    (近习小番众)   

    内内小番众

    外样小番众   

    所谓“禁里小番”制度,简单说就是当班值宿的制度。原本只有“内内”、“外样”的区别,后来又多了一档“近习”。“内内”、“外样”是世袭的、固定的,但“近习”却是变动的(虽不那么频繁),“内内”、“外样”都有机会在一段时间内(或长或短)成为“近习”。另外,除了“近习”、“内内”、“外样”本身待遇的差异,又因出勤的时候所处区域不同,所理事务不同,相对天子的距离、接触天子的机会更是大不同,必然造成同天子关系亲疏上的不同。

    (注:严格意义上的“禁里小番”制度到室町幕府六代将军义教当政时才建立,不过依据与两统(大觉寺统、持明院统)亲疏而定的“内内”与“外样”之别,则是早有之的。严格意义上的“近习小番”的出现要迟至江户时代中期,而所谓“近臣(近习)”却是早在飞鸟时代就开始存在的概念。)   

    这三种家格是决定堂上公家门第高下的主要因素,其中由於一、二两项几乎不可能变动,可变的三就显得弥足重要了。而要具体认定堂上公家的门第,还需要综合考虑一些次要影响因素——比如长久以来家中女子的出嫁去处或官职所在;又如同武家政权的关系(这多只能造成暂时的影响);再如家学传承得如何,受倚重与否。   

    门第高下最直观的反映之一就是“极官”,在此藉助“极官”试举两例再简单说几句:

     例1:

    例1中,长谷家为名家、外样、新家,万里小路家为名家、内内、旧家。虽然同属名家,但由於万里小路家①是旧家、②不仅是内内小番,还长期担任近习(长谷家在孝明帝之时也曾担任近习,可时间很短),门第上高出不知多少……直接反映在极官上,便是长谷家极官不过参议(一名),万里小路家却出了六名大臣(其中四名内大臣)。

    例2:   

    例2中,入江家为羽林、外样、新家,东坊城家为半家、外样、旧家。虽则入江家的门第看似当比东坊城家高不止一个档次,然而东坊城家的极官却反过来压倒性地超过入江家。一方面是东坊城家长期担任近臣(近习)、侍读,且家学(汉学·纪传道)渊源,颇受倚重之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勾当内侍(实际执掌后宫的女官)”多出自东坊城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职故实碎碎念 其之二 堂上公家的门第(中世~近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mj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