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推选这些书籍呢?最开始是被毛主席的诗词深深吸引,喜欢“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意气风发,喜欢“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对女性社会价值的肯定和赞赏,喜欢“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高洁美丽,喜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坚韧不拔。
我在想,到底是怎样的经历让毛主席能写出这气势磅礴而又铿锵有力的诗词?读毛主席的文字又能给我什么启示呢?我开始从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写道,1929年正值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打破敌人第三次“会剿”,相继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4月3日,红四军收到的中央的信,要求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以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却与实际形势不符。4月5日,毛主席起草了《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分析了敌我的战略形势的变化,指出了“群众是广大而且革命的”,分析了游击战术的可行性、必要性、正确性。原文中写道,“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读到这里,我得到两个启示:一是凡事要从实践中检验真理,二是要比别人更多一份坚韧和坚持。然而,当年6月22日在龙岩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错误地否定了毛泽东的以上主张并给予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毛泽东于7月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农村一面休息一面指导地方工作;10月重阳节前后,毛泽东在上杭县养病期间,写了《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主席采用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个性,描绘了一幅万里霜天的寥廓景象,抒发了革命豪情,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里我得到了第三个启示:无论遇到何事,都要有豁达和乐观的精神。当年10月22日,红四军前委收到党中央9月28日的指示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指出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11月26日,毛泽东回到前委。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前委书记,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以下简称《决议》),这刚好是《毛泽东选集一卷》的第五篇。《决议》总结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红军的建设经验,批评了各种错误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来建设党和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这里我得到了第四个启示:善于总结。
联系着阅读这三本书,能够看到一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曲折变化。除了联系地阅读书本外,我常浏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摘录当年的党史大事记,以便对当年的历史大事有更清晰的轮廓,辅助加深理解。“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可如何把书本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且取得实效呢?说实话,到目前尚未产生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当读完《毛泽东选集》一卷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节内容——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我打开了求索的思路,文中写道: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说学习和使用不容易,是说学得彻底,用得纯熟不容易。那末,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在于要用对方法达到智勇双全。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一如《孙子兵法·谋攻篇》里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具体来说: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
阅读学习不一定能立竿见影指导业务精湛更上层楼,但是它给了我信念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兴调查研究推动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的实施方案》,调查研究至关重要。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责来说,就是要在政策理论方面持续深化、跟进学习,在业务知识方面持续积累、创新拓展。具体来说,就是“三办”业务不能仅仅满足于办完一个文、一个会或一件事,而是要在始终牢记“五个坚持”基础上,在“三办”的前期、中期、后期这条全链条上谋划、思考、复盘,从而形成覆盖全周期的调查研究体系,获得真实问题、深层原因及精准对策,探索、创新,以螺旋式的前进助推工作取得新的更好成效。这正是我所欠缺的。但知耻而后勇,也许正因为路漫漫其修远兮,才需要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