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苦恼一件事:虽然每天脑海里总会有很多灵光乍现的时刻,可真到了落实到笔尖的时候,我却怎么也写不出来想要的内容了。
这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我知道自己想要写的内容,知道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问题就是在执行的时候,快要落笔或者落笔之后,问题就随之而来了。
我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写出来想要的东西。
后来我反复思考后,最后把目光放在了14年学车的这件事情上。
1、理解并非掌握
这是我在考完驾照后,再次总结出来的概念。
虽然这个概念不算新鲜,尤其上学的时候,一些重点内容,知识点,都是需要不断的做题,不断的背诵练习和运用了以后,才能长期内得到熟练的运用。
可这个概念应用在学车上,我却觉得恰如其分。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学车的重点,其实就是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整个驾驶的过程步骤,然后适应驾驶初期的生疏和恐惧。
所以,在驾校的时候,教练才会反复不断的要求学员,坚持练习。
因此,我在学车中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凡是技能类型的运用,本身是需要凭借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总结经验,反复验证之后,才能完全掌握的。
而对于写作这件事,经过去年的学习,包括找专业的书籍,补充自身的不足;然后又寻找写作的方法,来完善自身专业写作上的缺乏,这些内容的积累,进展到今天,我发现自己的问题,现在最缺乏的就是需要花时间、花功夫,把精力放在写作的练习上了。
正如学车这件事,理论知识、车辆性能、构造、驾驶理论、交通法规,你通通都知道,但唯独没有做在驾驶室里,超过一个小时。
那么你离真正的驾驶,还是存在着一段的距离。最终解决的渠道,还是要考着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来支撑起脑海中的知识架构,让知识可以顺畅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
而当我发现自己这次触犯的问题,竟然是围绕在实际行动之上的时候,心里竟然也是默默内疚的。
因为这个问题和不足,其实本身就是在我的视线之内,及早就应得到解决的问题。
这不得不说是我的问题,也是我在平时有意忽略掉的问题。
2 差不多——推脱和拖延
我平时,对事总会拖延、推脱。
无论好的、坏的,会的、不会的,我都会尽量放在接近截止期限时,才不得不做。
结果事情是办了,但其质量却就是属于尚好和凑合的范畴了。
记得上学时,老爱跟人学着说“差不多”的口头禅,后来每次关键的时候,总会有人问,差不多究竟是差多少?
实际上,这个问题,我那时还真的没想过。
最后只能马马虎虎的回避过去。
久而久之,我就发现,自己说话做事,也慢慢的向着“差不多”靠近。
再后来参加工作,领导更是几次支持,我的文案,老是模棱两可,找不到想要表达的东西。
最后,我开始刻意约束自己,让自己忙起来的同时,规划自己的时间。
通过时间规划,来督促自己,让自己自律起来。
目前来看,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不过我执行起来,还有不足的地方。
尤其重要的还是:行动力!
总结
以上是我针对最近遇到的两个问题,所做的分析和反思。
究其根源,问题解决的方法,我一直知道。
唯独缺乏有效的实际行动,当然这也是我多年面对的大问题。
所以,为了更切实的行动起来,践行自我实现的创造!
对每天的开始,我都会以迫不及待的热忱和,用心积极,来打破“口头巨人”的称号!
网友评论
这种很感觉很难受。
后来让我想起学车时,似乎也有这样的感觉。这种情况归纳起来,好像就是一种技能和思维中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