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二·二五】
芜湖有钟姓女子,名睿姑,字文贞,能诗,能画,能琴,兼工时文,受业于宁孝廉楷。陪其师《游冶父山》云;“笋舆重去访名山,枫叶才红绿未斑。自把瑶琴傍溪树,乘风一奏白云间。”“无梁殿冷石门秋,铸剑池空水不流。苔藓照人心自古,满天晴雪落峰头。”“树里湖光一镜开,水精宫外有楼台。散花不到维摩室,亲捧云珠供佛来。”宁故宿学之士。余宰江宁时,与秦大士、朱本楫诸公,受业门下。五十年来,群贤亡尽,而宁年八十,巍然独存,又得女弟子以衍河汾一脉,亦衰年闻之而心喜者也。
钟睿姑,女,字文贞。安徽芜湖人,吴絧妻。能诗、画、琴,兼工诗文。见《清画家诗史》。
宁楷, (1712年—1801年),字端文,号栎山,江宁人。乾隆十九年(
1754年)举人,官泾县教谕。有《修洁堂稿》。
冶父山,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境内,距县城东约9千米,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冶父山山头有寺,名曰“伏虎寺”,该寺最独特的佛教建筑是无量殿,该殿至顶没有横梁架构,而直接采用大石块垒成。
笋舆,音sǔn yú,意思为竹舆,既竹轿子。清·赵翼《山行杂诗》:“我老不能行,笋舆代步履。”
维摩,即维摩诘,音wéi mó jié,又称维摩罗诘、毗摩罗诘、净名、无垢称、金粟如来、净名居士、维摩居士。在家的大乘佛教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维摩诘经》所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位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大菩萨。这位大菩萨早已成佛,他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擅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也是诗人王维心中的楷模。维摩诘有个女儿,名叫月上女,颇具善根,天生能言。尚在襁褓中时,就能与佛陀和其座下各位大弟子问答妙义,连佛陀都称其为“善思童子”。有一次,维摩诘与文殊讨论佛法,讲经辩论。按佛教惯例,在举行讲经说法盛会时,应当有鲜花或梵音佛唱来供养大家,所以,月上女便化身天女,示相当场,欣然来供奉撒花,一时间漫天飞花,鲜红的娑罗花瓣纷纷坠下。维摩诘、文殊和普贤等诸菩萨身上干干净净,花瓣不沾衣,而罗汉及以下佛弟子或多或少都有花瓣沾衣,无论怎样都抖不掉,即使用上法力都无法清除沾衣的花瓣。在座各位都十分惊奇,认为天女撒下的花瓣具有什么殊胜法力。此时,天女现身说法,告诉大家这些花瓣就是普通的娑罗花,并非法力所化,天女说:结习未尽,固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于是,佛弟子们恍然领悟,知道自己所修道行还不够,六根还未全然清净,需要更加精进修持。本条诗话中,“散花不到维摩室”,即用了该典故,接着,又巧妙借用了寺庙在山顶上云雾缭绕的情形,写出了“亲捧云珠供佛来”之妙句。上下呼应,浑然天成。
秦大士,(1715年—1777年),字鲁一,又字鉴泉,号磵泉,又号秋田老人,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状元,官至侍读学士。名儒硕德,名重一时,诗、书、画称三绝。书法直逼欧、柳,又工篆、隶。著有《蓬莱山樵集》、《抹云楼集》、《秦磵泉稿》。
朱本楫,字泾舟,一字浩澜,清江宁府上元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进士。其他不详。(资料缺)。
衍,音yǎn,本指水流顺河道汇于海,引申指蔓延、扩展、漫步。又引申为富足。又由漫步引申为平坦;由漫衍引申为多余的。
河汾,音hé fén,释义:1、意思为黄河与汾水的并称;亦指山西省西南部地区。2、隋代王通设教河·汾之间,受业者达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3、以“河汾”指称王通及其学术流派。
一脉,此处指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清《睢阳袁氏家谱序》:“睢阳一脉,有大司马节寰公(袁可立),彪炳宇内。”清·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是《四书》排偶之文,真乃上接唐、宋四六为一脉,为文之正统也。”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