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同学学习特别好。其他同学就会去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但是这位学习好的同学,经常以他自己也不会或者没有时间等理由推脱。工作之后,也遇到一些工作时间很长的同事,他们在单位里时间比较长,所以一些新来的同事就向他们去请教,但是这些同事也会经常以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或者是他也不清楚来推脱(当然也可能是真不清楚,这也是为什么这么久还在那里的原因)。和这两种人相反的是有另外一类同学或者同事,他们在面对别的同事的请教时都会耐心解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类的同事或者同学,一般学习都会更好一些,成绩更高,工作能力也比较强,而且一般在同学们中或者是单位中,都是比较受欢迎的,人们都喜欢和他们来往。愿意分享他人帮助他人,总是受人欢迎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分享的过程中成长了自己,让自己更加出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另一种能力:分享的能力。
可能你会说,我为什么非要分享他人?我自己钻研学习不久行了。当然可以,但是现代社会在方方面面都已经再也不是一个人刻苦钻研就能有所突破的时代了。工作中,现代社会高度协作,很多工作任务都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在协作中就需要每个人都能和他人分享工作内容和结果、配合方式等。在生活中,网络化的社会在迫使每个人都在分享自己,比如法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所想所感、发微博评论时事;在科学研究方面,世界的基本原理、各个学科的基础工作都已经被前两个世纪的牛人们研究完了,未知的部分需要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与其他学者共同合作才有可能有所突破,现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自己单枪匹马获得成功的。你可能说作家自己一个人就行了,可实际上作家是分享能力最强的人群。历史上为什么学有所成的人最后都会著书立说,其实也就是把自己毕生所学、所研、所感、所思归纳总结成为书籍,分享给世人。不但留下身后名,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为抽象数学世界奠定了基础、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面总结了基础物理学的原理和定律。春秋战国时代的先贤们更是身体力行的去分享,不但四处游历,寻访贤者互相探讨学问,而且著书立说立派,甚至立宗,将自己的思想发扬光大。
前面讲的这些,都是为什么分享这么重要,为什么我们需要分享。那么分享是一种能力吗?它能否学会?我们一般感觉上分享应该是一种美德,关乎道德和意愿而非能力,但我想说的是分享和帮助别人这恰恰其实是一种能力。
何谓分享,分享就是把你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告诉他人,让他人能从中受益。但是要实现这个分享的过程是需要能力支撑的,否则分享就有可能只是单向的发出信息,别人收到这部分信息也无法破解信息的内容,无法获益。
要具备分享能力,经过我的总结,必需具备三个基本能力。首先,就是我们在前面文章中讲到的归纳总结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保证我们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条理、有结构的总结出来,形成相对系统化的知识或者是精炼后的让人能明白并且信服的道理。这就好比我们两个人打电话一样,甲说出的话语,经过手机按照语音编译规则,编译成无线电信号,乙的手机接受到这个信号后就能按照同样的规则还原为语音,让你能听懂。归纳总结的能力就是我们人类的信号编译能力。这样他人在得到你的分享后,有太多的人肚子里有东西,就是讲不出来,也教不会别人,只能烂在自己肚子里,就是缺乏这种能力导致的。作为新工程师,在学习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时,多总结、勤归纳,然后再分享给别人,让别人能真正受益,那么就说明真的学明白了。
其次,沟通能力是有效分享的保障,也是传递我们归纳总结所得经验知识的有效工具。思想再好,也得讲出来给大家听才行,才能让人认可。工作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某人工作能力很强,成果不少,但是就是表达能力不行,讲不出来,所以总是无法获得公司认可。乍一听起来很为某人鸣不平,可是细一想,固然公司对其可能有些不公平,但还是某人自身的问题更大一些。无论我们作出什么工作,作出何种成绩,总得对完成的事情向领导作出汇报吧?汇报内容一般思路:
- 解决了什么问题?
- 问题是如何形成的?主要成因什么?是如何验证的?
- 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
- 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 作出哪些努力?以及推动了哪些资源来解决问题?
- 从解决此问题学到了什么(lesson learn)?有什么经验可以让公司其他人借鉴?
准备好了汇报思路和内容,还要向怎么具体来说,先说哪部分,后说哪部分,如何吸引领导能专心听你汇报,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沟通,是让别人了解你、和你的成绩的方式,是展示你自己的窗口,别人从你的沟通方式和内容来观察你了解你。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有很多大咖都经常出来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他们的人生智慧,尤其是TED演讲,大家都可以从中学习演讲式沟通的方法技巧。沟通过程也就是交付分享内容的过程,所以说良好的沟通才能保证有效的分享。
最后,写作能力一方面能为有效分享准备好分享内容,同时也是分享的一种有效并且长效的方式。我们在准备分享材料时,一方面需要我们归纳总结逻辑结构和框架作为材料的骨架,另一方面也要对血肉进行详细补充,就需要我们对材料进行完善,即为写作的过程。这也是我们这些每周坚持写一篇文章的人初衷所在,坚持写,来练习自己的写作能力。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帮我们理清思路和脉络,甚至发现疑点、促进思考、推进我们对所学的融会贯通。前文提到,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历史上学识渊博之人基本都会著书立说,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记录下来分享给后人。现代社会书籍的出版量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将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和所总结的经验编撰成书分享出来。
分享的好处很多,所需的能力也都是需要去刻意练习才能有所提高,但是有一项基本要求不要太多练习就可以做到—那就是分享的意愿。只有我们有分享的意愿,想去将自己的做事窍门、工作经验、心得体会、甚至真知灼见分享给他人,才有可能去做分享这件事儿,也才有动力去提升这些技能。以前我们总是从对自己水平提升的角度来激励人分享,但是现在出书更容易了,分享内容出成书可以赚钱,甚至在文章分发的DAPP上如steemit, bihu, primas上写文章就可以赚钱。可能基于区块链的经济驱动会是促进分享的新引擎。
总体上,我们还是要回到成长自己的出发点上来。分享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教的过程,教别人,那就得让我们自己先对要教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完整的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正所谓教学相长。我们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自己对所教的东西,一般会发现我们过去,自认为掌握的但实际上有可能还有很多疑惑之处,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说,分享给别人、教会别人实际上获益最大的可能还是我们自己。当然,在steemit, bihu, primas等平台上发分享还可以获得经济受益。
于2018年5月1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