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闲时读书:不功利,不勉强

闲时读书:不功利,不勉强

作者: 宽哥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06:59 被阅读8次

    1

    朋友孩子是程序员。近日,朋友对我吐槽,说,春节假期,孩子老是看一些小说、诗词、散文之类的闲书。朋友让他多读点专业书籍,增长下专业技能,哪怕背背单词也好,但是孩子不听。

    朋友的理由很简单,说读这些闲书没有用,净浪费时间。

    我不愿苟同,说,这绝对不是闲书,朋友不解,最后,只有“呵呵”了。

    年轻人读些业务书籍,增长职业技能,很有必要。学生求学读书,考个高分,找个好工作,这当然很有必要。

    但是,如果人生只读这些书,不读一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养花种草之类的书,就少了一些闲情雅趣。

    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老师说过,如果人人都只为生存而忙碌,那“城市就真地变成了一个大的动物园”。

    从这个意义上说,读闲书的时候,我们才活得更像一个人。

    2

    莫言在《母亲做的这八件小事,点亮了我的一生》中,讲了一个母亲宽容自己读闲书的故事。

    母亲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莫言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莫言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母亲分配的活儿。

    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莫言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那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复述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母亲,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莫言安排活,默许去集上听书。

    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炫耀记忆力,莫言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设想一下,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连饭都吃不上,母亲拒绝莫言去集上听闲书,绝对是合乎情理的。

    但果真是那样,莫言还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吗?没有了小时候听书的经历,莫言文学的种子,能否发芽、生长,还真不好说。

    3

    回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们那个贫穷的小村子里,五六个子女的人家不少,但能让子女读书,供到初中、高中的,只有我们一家。

    别忘了,在那时,多一个劳力,每天多挣8分工分,就能多分些粮食,不至于挨饿。

    “不能让孩子当睁眼瞎”,父亲母亲凭着这个简单的想法,勒紧裤腰带,让孩子们都读完了初中高中,“起码变成了识字的人儿”。

    当年,我排行老小,每逢农忙时,看闲书,成了偷懒的最好借口。记得,自己人生买的第一本书,是到镇上的新华书店,花2角4分钱买的,两本《小学生作文选》。

    到了到外地读书的时候,自己喜欢读《辽宁青年》《青年文摘》等方面的闲书,父亲母亲虽然看不懂,但是,从不干涉。一说买书,资金上总是支持的。

    父亲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却教会了我们,如何对待读书,如何对待生活。

    4

    现在的孩子,可读的书越来越多。但是,爱读书的孩子,却没有越来越多。

    已经进入高三冲刺,孩子最近又从网上,入手了几本闲书。我们不支持,也不反对,顺其自然,毕竟,开卷有益。

    刷完一套题,或者晚上临睡前,孩子经常翻翻手头的闲书,很开心,很投入,也很享受的样子。

    读闲书也有意外的有好处。孩子的语文,下的功夫最少,成绩却最好。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这恐怕,不乏家里书架上的几架闲书的功劳。

    最惬意的时候,是休息时间,阳光洒满窗台的午后,和孩子一起,各自抱着自己喜欢的一本闲书,不说话,静静地读,互不干扰,感觉真好。

    5

    如今,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吃穿不愁,要啥有啥。

    可是,为甚么有的人越来越觉得,生活不再灿烂,日子变得灰暗?

    因为考虑生存多,考虑生活少,不知对不对?

    闲时,不妨读点闲书,不功利,不勉强,为自己的生活添点颜色。

    共勉。

    闲时读书:不功利,不勉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时读书:不功利,不勉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so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