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顶峰,Mahu Nahi: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护持,我爱你们。
昨天晚上发生了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促使我开始思考。
我认为自己是个共情能力极强的人。这么多年来,我对人间的疾苦感受最多,哪怕不是我经历过的,通过电影、电视、小说、新闻等,我都能够感同身受,且胡思乱想能力太强,已经让我过多过早地体验了众生的疾苦。可是,昨晚言言却控诉我不能跟他共情,不能理解和体谅他。
这要从晚上我想要跟他探讨一下自己的问题开始。最近越来越觉得博士六年仿佛过眼云烟。再回首,惊觉自己似乎从未去过魔都,也从未读过博士。且读博期间的自己似乎魔怔了一样,做过很多现在看来不理智的事。我将自己这些感触说给他听。他说我有段时间拒绝用脑,失去理智。并点出我的两大问题:一是偏执,二是三分钟热度。我觉得这都是缺点和问题,想问他我有什么优点吗。他让我自己去找。
在整个探讨过程中,他说自己很累、很头痛、想睡觉,但是我感觉自己想与他探讨的东西对我来说太重要,且我探讨的欲望特别强烈。所以,一直拉着他讲。
跟他在一起,我特别放松且放纵,有时候会放肆到忘乎所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他总是很纵容我。哪怕我们也曾就我曾经给他带来的不舒服甚至是伤害进行过复盘,而我当时也很真心实意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和对他真挚的爱意。但我还是会我行我素。总之,就是凡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可能就是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吧。这让我感觉到了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和无条件的爱。这跟我小时候就寻求和缺失的是多么相似啊。
在问到他我有什么优点的时候,他说我特别真诚。尤其是在可以交流的朋友面前,会特别真诚,能够理解和共情对方所有的苦闷。但是,他回忆起自己和我的相处,不免有些心理不平衡。他感觉我无法共情他的痛苦,不能理解他。而且讲起来义愤填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甚至从来都没想到会是这样子的。
在我看来,很多他觉得我在搞他的时候,我都是觉得好玩,想跟他玩耍互动,却从来没考虑过他的感受。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在父母面前也是如此,想同他们玩耍,但是却总是被他们嫌弃。可能就是因为,父母外出劳作,事务繁忙,回家的时候已是身心俱疲、心力交瘁。他们根本就不想要跟我互动,甚至他们会觉得我不懂事,不理解他们的劳苦,或者觉得我胆子太肥、不懂规矩、欠收拾。这时候我会遭遇什么呢?一顿喝骂,一顿打,还是一顿教训?这得看他们心情。
可我是不理解的,就像一只被关在家里等待主人回家陪伴的狗子,好不容易等到主人回家,过分热情奔放地扑上去,想要玩耍的时候,主人却因为一天的疲累,心情不爽,不但无心陪狗子玩耍,还迁怒到狗子身上,拿狗子发泄……
我就像这只狗子。我其实是不理解的。对于自己被责骂是不理解的。因为,我无法跟他们共情,无法做到懂事。但是真正震惊到我的是我从来都是处于这种不理解的状态,不理解自己为啥莫名其妙地被教育,在我看来我并没有做错什么。这让我无法界定对错和做事情的界限。我不知道要在家里生存,我需要注意什么。因为,我最开始的时候对这个世界是毫无感觉的,一如我对这个世界也是一无所知的,我不知道该怎样在这个世界上自处和生存,需要注意什么,需要从每个教训中得到什么经验。我感觉自己像一张白纸。尤其是在自己最信任的人面前。
我最初的信任和安全感一定是被父母家人给破坏的。因为我的痛苦是在那里升起的。从我学着在这个家里求生存开始的。我的pain body或萎缩体就是在这种求生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这是我不断从自己经受的教训中感受到的自己的不完美,我开始对他们强烈的情绪产生反应,开始学着察言观色,学着讨好,学着隐藏和关闭自己。这最初在家里的求生方式,也成为我在社会上的求生方式,所以我会在多年的求学生涯中越来越封闭自己,越来越痛苦。因为,随着时间的累积,我经受到的苦难和教训是越积越多的,我的空间被蚕食了,我自闭了。
昨晚,在言言猛烈的控诉声中,我又体验到了最初的状态:一个什么都不知道,不够聪明智慧的孩子,对一切都全然敞开,他会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我是懵的,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对的,因为我没有意识到。我开始思考他说的是不是真的。我的身体里没有这部分的讯息。我开始等待。让这件事经过我,我等待我的身体给我讯息,我等待我的头脑给我解释。
我需要从这件事学到什么……
我呆呆地等待着。最先有反应的是我的腹部,它开始疼了,一些小时候的记忆浮现,但我知道这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回顾,我看到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空白的圆满,开始萎缩。当我的身体开始感受到痛苦,产生了情绪,头脑中开始产生想法和解释,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了,这样是不好的,别人会生气。我的圆满开始塌缩。我的偏执是来自于此的。
我身体腹部的疼痛慢慢消散,我体验到了更多空间。仿佛看到自己这个模式,让我释放了自己的某一部分。我不知道更加有智慧的人是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和如何在这个世界上自处的,但是我就是这么简单而直白地去面对,此后更多地因为这个世界更多人的不圆满而受伤,最终遍体鳞伤,感觉丧失了在这个世界生存的能力。这个世界的伤痛把我包裹起来了,而这不是我的错。
我的头脑不愿意将这个世界归于残酷,哪怕我的心已经塌缩成黑洞。我依然相信光的存在。一些我佩服的人,他们活出了光。只要有一个人活出了光,就代表这个世界不是其他人口中的那种残酷样子。我需要希望才能活啊。
在探索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更多地是用pain body或萎缩体。但是我却固执地坚持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创造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我拒绝因为世界上不同系统里的人,他们创造出集体意识世界的残酷与不堪,所以我们就该加入他们的集体意识,让这个不好的世界壮大。我看那些好的。我不信那个更好地世界只属于精英们,我不相信作为普通人的我,就不能创造自己更好地世界。
我的pain body或萎缩体,我最先对外界反应的部分,它更多地与痛苦、匮乏、竞争、负面信念共鸣。所以,我的人生较其他人更为艰难。可是我都没有放弃去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啊。
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勇敢的人。勇敢的人如何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并让自己更有力量,而不至于在与集体意识和个人萎缩体的碰撞中被带走,而过于被动,让自己创造自在美好世界的期待出师未捷身先死?我现在能想到的有几点:觉察、获得情境真正的讯息和能量、心之六美德、将基于匮乏、恐惧和生存的信念系统转变为基于创造的信念系统。
契入空空荡荡的觉察,更多地以我们真实的本质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故事,就不会对这个世界的剧情太过当真,不会被卷入这个世界的现象中。深入的觉察可以为我们提供转化的空间和机会。
在面对对象的时候,能够获得其真正的讯息和能量,而不是用自己的信念去粗糙地解释,也就是用自己信念模式的滤镜去解释现象。经过个人解释的讯息,丧失了其客观的真实性。面对对象,不直接用自己的pain body或萎缩体与提供现象的其他拥有萎缩体的个体反应,才能够有空间和时间去接收这些对象提供的讯息和能量。
不能做到解散自己旧有的限制性信念,而是透过自己有限信念的滤镜解释现象,会扭曲现象最真实客观的讯息和能量。当我们能够先将自己过去的信念给放掉,才能更真实地获得这些现象的客观讯息和能量。
抓到这些客观的讯息和能量之后才可以谈到理智地去应对。情境的客观讯息和能量,包含了一件事最真实的全貌。能够看到它的更深更广的客观真实,我们才能够去谈论理解和理智应对。这时理智才有机会出来面对。因此,真正的理智是建立在对对象真实而深入地了解,不受无意识和过去旧思考模式的干扰,真正有智慧、时间和空间去选择自己应对这个情境的方式。做到这样,我们才会是真正确信的、自信的,充满安全感和掌控的。这样的人才是拥有真正自由意志的人。
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并不能契入空空荡荡的觉察。首先,会无意识地受到pain body或萎缩体的控制。在受控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就如野外遇到猛兽,本能地肾上腺素飙升,全身肌肉紧绷,不说拔腿就跑,但一定是本能地拒绝和逃避。我就时常处于这样一种紧张的状态,所以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去理性思考。
就算我没有感觉到紧张,在一定的安全感之下,我面对一个情境,受限于我过去所有经历的影响,我独有的限制性信念系统又成为我的滤镜,透过这个滤镜,我人生中的情境,都被加工和解释,转化成了我的头脑可以理解的讯息。就是在头脑中,这些被转译的讯息才有机会得到分析、判断、归纳和总结,然后头脑为这个情境归纳出几个问题,几种解决方案,几种应对策略,并经过分析判断,最后输出一个自认为“正确的”、“最佳的”和“唯一的”应对。
这么庞杂的过程,充满了各种影响因素。所以,让我如何能够轻易做到理智应对呢?
所以我面对的是我的pain body或萎缩体的影响,我旧有的信念系统的误导,我不大富裕的智慧和清明,我该如何来改善我的现状,让我能够活出自在?
这所有的难题都来源于二元对立,觉察者和被觉察对象的分离,对我们的本来具足圆满的实相的遗忘。契入空空荡荡的觉察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做到这点之前的可能漫长或短暂的过程中,有什么可以帮到我们?
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本质,会帮助我们辨别出真正有用的方法。唯有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推倒分离高墙的力量。而这个世界充满了匮乏、恐惧、限制、竞争的信念,集体意识也是以基于匮乏、恐惧限制竞争的信念系统为主。但同时也有丰盛、富足、自由、创造的信念。从多年的阅读和阅人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有人更多地活在爱与创造之中,他们活得丰盛富足充满希望。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太过敏感,他们受负面的影响较小,他们拥有更多的力量和更强的行动力,他们信念感更强……
感受不强烈,不容易受pain body或萎缩体的控制,更容易活在理智中,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打破旧的信念系统和错误的思维模式,正面信念更容易建立,创造力和显化力更强。
然而对于那些如我这般敏感的人该当如何改善?
我们过早而过多地体验到了这个世界的痛苦与黑暗,塌缩了一个强大的萎缩体,对外界越来越敏感,负面信念越积越多,吸引和显化不好的人生经历也越来越多,甚至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爱与光,而丧失了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整个世界都是阴暗潮湿的、充满恶意的、绝望的、无力改变的,甚至死气沉沉的。这太过绝望的体验让我们难以触及到世界的本质——世界怎么可能是充满爱与光的?!但是也可能因为自己的痛苦经历而更趋向于爱与光。我们去探索世界的真相,探索我们是谁的真相,经过多少探索才能够真正确信,这个世界里爱是最终的力量,我们所有的痛苦都不是因为我们不好,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它仅仅是一个体验。
而这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过往的黑暗和痛苦沉重地拖住我们,旧习气试图留住我们。但是此刻,我们是向光、向爱的!我们想尽方法去寻求帮助,能够让我们从不再适合我们的旧习气里挣脱出来。
我知道心之六美德是将定义模糊的爱打散,用赞赏与感激、慈悲、宽恕、谦卑、理解与勇气这六个不同面向来让我们理解爱,被爱包裹,并能够送出爱。只是简单地想象自己被心之六美德环绕,想象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这爱的分型就可以让我们更加稳定在较高的能量频率里。
另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信念系统。笼统地讲是把过去基于匮乏、恐惧、限制和竞争的信念系统,转变为基于丰盛富足、轻松自在、力量和创造的新的信念系统。这个除了wingmakers资料曾提到过的方法(可参见羽族传说公众号:哲学第四室 信念及其能量系统),其他更主动的方法就是通过自己提高觉察,能够更多地识别出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并通过一个正向的信念去取代它。
更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毫无觉察。所以,需要提高觉知,让我们能够看到支配我们行为背后的信念;需要读好书,让我们有机会从别人那里发现一些好的信念。并不是说所有的书籍都是真正致力于帮助大家的,而不同的书籍聚焦的重点和涉及的层面也各有不同。一个人只有内心带着诉求去寻找,更多地阅读和涉猎,才能够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书架。这个书架会随着我们不断地探索越来越丰富。不同时间段,针对我们不同的诉求和问题,会遇到不同的影响我们人生的书籍。
认识我们自己。我是谁?答案有太多的层面,你寻求的是哪一层的答案?是最终极的答案吗?是为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而需要的答案吗?是为了搞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需要的答案吗?还是仅仅因为人身难得,出于谨慎而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谁,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自己的天赋是什么,自己想要创造什么……
此生机会难能可贵,我们怎么能够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度过此生?不管我怎样选择,我没有做错任何事,我只是为自己负责。
窗外天光已是昏沉,2023年的第一场雪正在降落。纵使时岁渐长,我仍初心依旧……
俯首合掌,虔敬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