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闲人电影原创:idlemovie)
《燃烧》是李沧东蛰伏8年的暌违之作,在戛纳电影节上本片以3.8分(满分4分)创造了场刊历史最高分。
虽然与金棕榈失之交臂但并妨碍影迷对它的喜爱,豆瓣光标记想看的人数就突破6万人,也提前预定了“年度好片”的王位。
电影的故事架构是从两篇短篇小说改编而来,故事主线是村上春树的《烧仓房》,导演李沧东在塑造人物时,还借鉴了福克纳的《烧马棚》来丰富人物形象。
而且本片也是改编村上春树小说的电影里诠释的最好的一部,村上春树的意象与借喻,晦涩与抒发,都在李沧东的导筒下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尤其是在夕阳日暮之时,惠美突然褪去上衣,袒胸露乳,迎着余晖舞蹈的一场戏,堪称神来之笔。
这个片段是原著中没有的情节,他用完美的镜头调度让矫情变为诗意,昏暗的光线也让这般裸舞显得并不色情,反而尽显洒脱、沉醉与自由。
电影中像这样的抽象表达有很多,这也是大部分人看不懂《燃烧》的原因,他们冲着裸舞和床戏去看并不会过多的去理解电影所传达的深层次的含义。
所以,为了方便大家观影,我来尝试说说我看到一些点。
最先印入眼帘的自然是惠美与钟秀两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
惠美喜欢非洲的旅行,她向往great hunger(大饥饿,意指精神上的圆满),但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委身于另一个阶级,对付little hunger(小饥饿,意指日常的满足)。
而钟秀,退伍后打着散工,父亲入狱后不得不回家乡照看家里的农场,也意味着从临时工变成了失业者。
但是他同样有着自己的梦想,他渴望自己成为像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样的小说家,并在外人面前不断地强调自己这份执着。
二人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没有多少积蓄,背负着卡债和家债,为了生活要比别人付出数倍的努力,纵然如此他们还是在温饱和大餐的边缘之间徘徊。
因此,一点点小小的恩赐就会让他们欣喜,他们都试图找到自己生活上寄托,惠美傍了大款,钟秀卖了牛犊。
可是他们的生活真的因此改变了吗?
并没有,他们在物质上依旧匮乏,导致他们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也就是great hunger时显得步履维艰。
惠美一直希望能够有人理解自己从布依族学来的舞蹈,她一遍遍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这是她的一个梦,一个可怜到没有人可以进入的梦。
梦中的她快乐、无忧,好像整个世界的颜色都会变得明亮。
在那里,她的精神都会得到满足,并没有外人的鄙夷和不待见,甚至是厌恶;在那里,她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引出别人的关注,她不会滋生出任何消极的念头。
然而,这个梦来的尴尬,去的却无声无息。
在精神层面上,钟秀也没有好到哪去,他总是跟别人说自己想要写一部小说,可是,迟迟未见其动笔。
他总是被生活中的琐事磕绊,些许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他来说尽管可以算是素材的积累但这种积累却也让他身心疲惫。
而这种疲惫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他连自己要写什么都不知道。
两个物质和精神同样匮乏的底层小人物,只能抱在一起取暖,然而,抱团的时间仅仅维持了一个温存就一拍两散。
他们都在极力寻找存在感,想要让自己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他们拼尽了全力。
每当他们觉得会好转的时候,现实就狠狠地给了他们一巴掌。
他们即使哪天消失了也不会引起注意,对于世界,微不足道,对于旁人,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
就像惠美的突然不见,亲人、同事、前爱人都当她没有来过,不约而同地选择熟视无睹,除了钟秀,似乎再无人去关心她。
可是,钟秀的关心是真的出自爱吗?
不见得,也许只是因为孤独,因为孤独让他遇到了能够给他解决生理上的“饿”的惠美,一旦这种“饿”无处释放,猎人便会开始四处寻找“猎物”。
所以,钟秀是一个孤独的人,他与环境格格不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插不进去,自己也走不出来,用过多的虚幻来麻痹自己。
而这种孤独能在每一个人身上找到影子。
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沉默话少、丧气颓废的反面钟秀。
年轻时我们也曾像钟秀一样会去解决孤独寻找“猎物”,也会遵循自己内心的法则。
但是随着年龄地增长我们都会慢慢地变了,变得大腹便便,变得不修边幅,变得满口黄腔,变得头发稀少,变得只顾利益。
曾经最不想成为的样子,在踏进社会的那一刻已经不由我们控制。
回过头来,就会发现,原来,一步步往前努力的方向的终点是通往“油腻”。
朋友同学活在刚建立的微信群,时间一长,便不会再有震动,关系的维系依赖于朋友圈的点赞评论,但是更多时候我们连点赞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设立了分组,一部分人直接选择“躺尸”,剩下的那部分成了微商、广告、老婆、老公、孩子和自拍。
重要的人越来越少,留下来的到最后都失了联系。
孤独随之产生,并不会给我们一点思考的空间。
严重的阶级分化也是孤独产生的重要源头。
惠美从非洲旅行回来就邂逅了年纪不大但很富裕的本,本就像韩国的盖茨比,每天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活着,想要旅游随时都可以动身。
他住在韩国的富人区——江南,家里的房间大到陌生人到了都会迷路,而钟秀却住在韩朝分界线的乡下村子里,家里最贵重的物品可能就是一台老式电脑。
本出行的代步工具是超跑,钟秀的代步工具是父亲留下来的破旧卡车,这种大到难以逾越的贫富差距使钟秀面对本时都会不自信。
甚至于在他对本说出自己爱惠美时,得到的只是本的一个讥笑。
女人,对钟秀来说是鼓足勇气才敢迈出的一步,但是,对于本来说,女人只能算作玩物,喜欢了就继续玩玩,腻了,便随手扔掉。
在阶级鸿沟面前,自卑是底层人最好的伪装。
其实,这种自卑感又何尝不藏匿在担心被时代抛弃的我们的心里。
每天都在为绩效、业绩苦恼,不敢轻易地追女孩,大胆地向男孩表白,心里总会抵触同学之间的聚会,害怕自己混的不如别人。
害怕被同龄人抛弃,害怕别人笑话自己还在为抢两块钱的红包摩拳擦掌,害怕与同学交谈时,人家张口闭口尽是那个的国家风景真棒,那个地方的美食真好吃,我在XX月前去过,下个月又计划去XX地方。
而自己呢,坐在凳子上,一言不发,还在为明天能否按时上班打卡不扣考勤的那点钱而焦虑。
没有一技之长,终日胸怀成为有钱人的理想,却也只是在做梦中,用力一掐也就醒了。
然后呢?继续做梦。
对领导,人前点头哈腰,人后流泪吐槽;对朋友,不会有推心置腹,每个人都会有防备地收缩到自己的安全区;对家人,是种五味杂陈的感觉,有埋怨他们没有给自己好的家庭,有羞愧自己没有给他们带来好的生活。
最终,为了养家糊口,学会了低人一等。
这种自卑感在电影或者说现实中也体现在“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上。
惠美留在了城市却丢掉了自己,钟秀待在家乡但融不进城市的生活,他们之前都幻想过自己以后的生活,学着像城里人那样生活,到最后都成了“四不像”的笑话。
他们两个所代表的就是曾经有过梦想的我们。
怀揣着未来前程似锦的美好理想,一头扎进大城市的乱流当中,一开始还会拼命工作,以为这样就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
几年后,被生活磨去棱角,失去那时的意气风发,工作随便应付,生活得过且过,窝在租来的小房子里骂着高房价却再也不肯动弹一步。
慢慢地,城市没了烟火味,我们没了人情味,在大城市的我们成了被遗忘但又试图寻找存在感的“杠精”,而家乡呢,成了回不去的地方,因为放不下傲娇的面子。
久而久之,我们要么像钟秀一样杀掉自己的阶级“敌人”,要么就这样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波澜的消耗掉一生。
因此,或许可以这样理解,《燃烧》其实讲的是一个“生而为人,对不起”的故事。
闲人电影原创,微信ID:idlemovie
微信搜索关注:闲人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Idlemovie
网友评论